圖:央行官員表示,不能重回總量寬鬆、粗放刺激的老路,貨幣政策在力度上要更為中性\中新社
【大公報訊】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昨日撰文稱,中國目前6.7%的經濟增速主要依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拉動,不具可持續性。在結構性問題成為當前主要矛盾、總需求刺激政策效果邊際遞減情況下,不能重回總量寬鬆、粗放刺激的老路,貨幣政策在力度上要更為中性。同時,加強與財政政策、金融監管等配合,用好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
他提到,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是防範金融風險,尤其是平衡好維持金融穩定與防範道德風險之間關係的宏觀保障。長期以來,中國對金融風險的容忍度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花錢買穩定」的傾向,公共資源過度使用導致道德風險普遍存在。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合理引導利率水平,有利於在總量上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槓桿行為,在維護金融穩定的同時抑制道德風險,切斷「事後無限救助─放鬆風險防控」的惡性循環鏈條。
推進三大結構性改革
徐忠並稱,在當前條件下,重點應推進三大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殲滅戰,實現三個「Big Bang's」:一是大幅放寬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二是深化中央與地方財稅體制改革,促進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更健康。三是以強化金融監管為突破口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徐忠強調,央行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職能,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要糾正現行體制下監管機構地盤意識和行業保護傾向,強化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覆蓋全市場的交易報告庫制度,增強市場透明度,實行穿透式監管,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二是要賦予中央銀行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權。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為其他金融改革創造一個穩定的金融環境,才能有效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糾正資金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
此外,中金昨日發布報告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5至7%的區間,持平去年,房地產投資將好於預期。儘管市場普遍認為政策調控下地產投資將走弱,但去年12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大幅增長19.8%。最近幾個月,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走高,且一線城市以外土地成交量增速也出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