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政府財政資源運用要有大格局\陸劍寶

時間:2017-02-28 03:15:53來源:大公網

  日前,接替曾俊華出任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發布其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同時亦是現屆政府的最後一份。本財政年度,港府盈餘預計高達九百二十八億,財政儲蓄累計將高達九千三百五十七億元,是曾俊華任財政司司長九年半以來最高。陳茂波認同「以政府現時的財政實力,可以更積極有為,但不能輕率,資源必須用得其法、用得其所」。由此可見,政府財政資源的運用值得重新審視。

  二○○八/○九年度預計四十九億元財政赤字,到最後盈餘十四億元;二○○九/一○年度「財政赤字恐達三百九十九億」,變成「盈餘一百三十八億」;到本年度,原來預計盈餘一百一十億元,到最後盈餘九百二十八億元,估算差距八百一十八億。對於經常性的財政預估偏差,最常見的解釋是「土地和印花稅收入勝預期」。誠然,過去十年政府土地收入波動較大,但賣地最少的年份亦錄得盈餘,按照經驗,這不應成為不斷「估錯數」的理由。或者這只能說明理財的過度保守。連年低估財政盈餘,表面上看是「守住了錢」,其實也是放棄了通過投入財政資源促進經濟社會民生的長遠發展。

  「擔心造成財政赤字、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做好面對風險的儲備、不能『寅吃卯糧』、政府不能包乾一切」,成為一貫以來政府財政投入的傳統性顧慮或藉口。之前幾年的預算案一直只是一次性「派糖」,沒有推行全面及長期的社會福利措施。公屋住戶租金優惠,綜援戶、高齡和傷殘人士的額外資助,電費補貼,公共交通減免等都普遍被認為是小恩小惠。預算案把盈餘的九百二十八億中的三百五十一億元用於一次性紓緩措施,已經被坊間認為「糖不夠甜」。小恩小惠不僅對廣大市民沒實際幫助,反而產生了「蜻蜓點水」的無效性。其實,香港目前的社會民生深層次問題,並非「派糖」就能解決。

  政府財政取之於民,必須用之於民,一味扣於手中並非公共財政應有之義。一方面,政府財政資源運用要有大格局,不能僅着眼於小處,與其修修補補還不如集中投入。既然財政資源有限,為什麼不能「好鋼用在刀刃」上?既然財政大量盈餘,為什麼不集中火藥攻克土地房屋這個困擾政府和廣大市民的「頑疾」?另一方面,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低稅制,已經不能跟上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尤其是未能運用財稅政策來扶持創新及科技產業的發展,及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落馬洲河套平台有了,香港有科研基礎,也具備人才,珠三角製造環節配套恭候多時,就差政府持續的「東風」了。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