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貨幣政策保持審慎穩健

時間:2017-02-04 03:16:0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海巖北京報道:中國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分析今年貨幣政策調控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思路時指出,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貨幣政策總體應保持審慎和穩健,既要適度擴大總需求,防止出現經濟短期過快下行,又不能過度放水,防止因貨幣供給過多產生加槓桿和資產泡沫風險,需要協調好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防風險等多目標之間的關係。她並表示,要提高預期管理能力,包括利率和匯率管理調整預期的作用。

  關注地方政府債務置換

  張曉慧在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雜誌撰文稱,穩健的貨幣政策自2011年以來已實施六年,去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年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在當前內地經濟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過度擴張總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固化結構扭曲和失衡,通脹預期有所抬頭,部分領域資產泡沫問題較為嚴重,開放宏觀格局下還面臨着匯率的「硬約束」和資產價格的「強對比」。在上述背景下,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審慎,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和防風險之間的關係,從而為側供給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拓展時間和空間。

  她指出,貨幣總量要穩。從量、價方面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調節好貨幣閘門,需要更準確地監測和把握全社會的實際融資狀況,更有針對性地加強調控。金融機構要穩,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益,防止「脫實向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組織實施好宏觀審慎評估(MPA),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並把更多金融活動和商業銀行資產擴張行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繼續關注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等因素對貨幣信貸和融資條件的影響。

  她表示,要適當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優化信貸結構,包括繼續發揮定向降準持續考核。同時,特別提到貨幣政策主要是總量政策,結構引導功能是邊際和輔助性的,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結構性工具導致總量偏多。

  利率匯率提高預期管理

  為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槓桿行為,她表示,對使用央行資金的機構要加強投向方面的引導和監督。要提高預期管理能力,尤其利率和匯率管理調整預期的作用,既要讓價格更大程度上由市場來決定,也要防止利率、匯率出現過大波動和預期發散,以維護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防止出現大貨幣錯配和由「羊群效應」所導玫的資本大規模流動對實體經濟形成衝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