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聯校歷史協會多次向教育局官員提出中史改革建議。左起:助理副會長楊家俊、顧問鄺卓睿、會長鄭匡廷\大公報記者唐曉明攝
長期以來,中國歷史常與「沉悶」畫上等號,就算選修中史的學生,也有這個感覺。作為年輕新一代,即將赴澳洲升讀大專的鄺卓睿認為,如何吸引年輕人喜歡中史,對中史教育非常重要,除了課程改革,仍有很多其他更有活力的措施可以配合,例如從年輕人的娛樂文化入手,在圖書館引入和歷史有關的漫畫書,「學生對漫畫有興趣,坊間有很多春秋戰國、秦漢等戰爭漫畫,鼓勵他們多閱讀,以培養對歷史的興趣。」亦有年輕人希望可以打機學中史。\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近年社會愈來愈強烈的聲音指出,新一代青年人不熟歷史,甚至扭曲歷史。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則惋惜時下年輕人連一些基本的事實亦無從掌握,公然用「支那」這種字眼侮辱國家民族,「他們不知當年中國人所受到的侮辱和慘痛經歷,對這字眼毫無感覺,才會說出這種無聊話!」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需要有歷史文化作為支撐。他憶述,年輕時讀到唐朝盛世便覺興奮,戰敗亡國就黯然傷心,透過學習中史產生了家國之情。學習詩詞歌賦也能牽動對中國文化的情懷。「不教歷史,學生難以對國家有感情依託。」
有別於由來已久、不斷地背誦歷史,一些年輕人則提出:「如果可以打機學中史就好了」、「電視劇能引發青年對中史的興趣」。針對推行二十年的初中中史課程,教育局去年開展新一輪的中史課程改革,其間諮詢了不少學生和教育團體,更希望利用課程引起年輕人對中史的興趣。《大公報》找來了其中一個參與組織「香港聯校歷史協會」的骨幹成員,他們從年輕人的角度,指出學習中史須由社會風氣帶動,分享如何利用流行文化培養對中史的興趣,及透露向教育局提出的中史改革建議。
考察內地引起學生興趣
香港聯校歷史協會顧問鄺卓睿直言,「有些和我同屆、選修中史的同學,並不喜歡中史,到考完公開試後都會燒書,情況就如同進行祭奠,將知識退回給祖先,反映部分年輕人對科目的不滿。」他就希望從趣味入手,拉近歷史與青少年的距離。
年輕人都較為活躍,該會會長、漢華中學高中生鄭匡廷認為,增加考察可引起學生興趣,「教育局有『薪火相傳』計劃,每年都會讓學生到內地交流,但能參與的學生數目不多,如果教育局鼓勵學校和私人企業、旅遊企業合作,多讓學生到內地考察,甚至乎探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果沒有資金,在本地都能進行歷史考察古蹟文化,也可參觀本地博物館。」香港的博物館和文物徑缺乏廣泛宣傳,他建議加強相關配套,例如歷史導賞服務。
看電視劇了解歷史背景
該會助理副會長楊家俊認為,中史是否有趣因人而異,重點在於如何引入,「大眾喜歡『煲劇』,內地近年都拍攝很多以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雖然不一定完全根據史實,但從這入手,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武則天》等,讓大眾先了解歷史背景,容易培養好奇心,引起青年對中史的興趣。」
三位青年均表示,大部分男生都是從玩三國志遊戲接觸中國史,綜觀內地、韓國、台灣及日本等地,利用遊戲宣揚歷史文化非常成功,認為可利用現在的創新科技,將中史和教育互相連接,協助推廣中史及進行中史教育,例如製作歷史短片或遊戲。楊家俊稱,「之前諮詢時向教育局提過,出版商在每個單元加插一些影片名稱或遊戲,但當局指涉及商業成分未必可以成事。」鄺卓睿補充,現在香港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都鼓勵商校合作,為何中史不能參考有關做法,開發合宜的歷史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