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雞年春節即將來臨,滬港文化交流協會新老會長和舊雨新知在上海總會舉辦了一個「迷你春茗」。正好中央政府批准林鄭月娥、曾俊華兩位司長「請辭」,香港政壇一下子又增添了二人,竟有四人自告奮勇來競選新一屆特首,頗為熱鬧。所以茶敘時,自然而然議論到如何選好特首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參選者一旦作出宣布,就得要亮政綱,迫不及待地向掌握選票的選委下工夫,爭取入閘。但也有真誠尊重民意的,首先深入民間,如耳聰目明的林太。更有意思的是,她不落俗套,沒有「王婆賣瓜」,沒有自吹自擂,反而放下身段,虛心傾聽社會批評,希望公眾「重新認識我」。
依照四個標準選賢舉能
想當年,立法會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沒有順利通過普選特首的「一人一票」方案,所以本屆特首依舊由一千多位選委來間接投票。林太之聰明,在於深知大多數選委是會尊重真正主流民意的。「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若選委自以為是,忘乎所以,有了選票就耍任性,甚至不按公認的四條標準亂選一通,七百萬民眾豈能不「覆舟」?中央政府更會嚴格把關,依法不批准。因此,希望幾位競選者要從香港實際出發,明白本港社會是橄欖型的兩頭小中間大的中產社會,尤其要尊重「沉默大多數」的內心所想,那麼施政綱領才能兼顧和平衡各階層的利益,從而獲得市民擁護和中央任命,既能從容當選又能順當施政。
說到選委,滬港文化交流協會的永遠創會會長李和聲先生,是當年選首屆特首的推選委員會委員之一。他認為,不僅競選者要尊重主流民意,掌握選票的選委們也要尊重主流民意。選票投給誰,不但要向本港市民負責,而且也要向國家負責。香港回歸祖國成了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才會有「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因此要選出的特首必須是一位愛國愛港者。他或者她,不只要維護好香港的利益,也要維護好國家的利益。
當年,李和聲先生在聽取董建華、楊鐵樑、吳光正三位競選的施政綱領後,他作為金融行家站了起來,就股市風險發問,問三人如何應對。當時香港股市好得不得了,怎麼會有崩盤風險?翌日媒體都說李和聲「發瘋」啦!結果真的出現了「黑色星期五」,國際資本大鱷突然興風作浪,香港股市一瀉就瀉掉一萬多點,幸虧董特首和特區政府有所準備,故能沉着應對。特別是時任國家總理朱鎔基發了聲,中央政府作堅強後盾,才經受住了這場驚世股災。
李和聲永遠創會會長因積極配合官方參與了此次爭鬥,贏得了「御貓展昭」稱號。據悉,他的兒子德麟、孫子惟宏,都是本屆選委,李老連續做了二屆推選委員,本屆一門李家卻擁有兩份選票。那天春茗因事遲到了的李老會長之孫,也是從事金融的後起之秀,大家鼓勵他青出於藍勝於藍,盡心盡力地做好今屆選委工作,選出一個真心實意為港又為國的「雙盡責」新特首。
林鄭沒官架子有親和力
前不久選立法委議員時,筆者寫過一篇評論,曾引用過習近平的「多雙眼睛選賢任能」。比如說,馬逢國議員曾邀筆者去參加一個活動,有機會與林鄭司長「零距離」接觸,發現她沒有官架子,很有親和力,與平民百姓對話如話家常。不錯,選賢任能首先要擦亮自己的一雙眼睛,要在實踐中識人辨才,盡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情況。但是,另三位沒有機會也沒有人介紹或者碰巧自己邂逅,那怎麼辦呢?正如習主席所說,要「多雙眼睛」,學會借助別人乃至眾人眼力去「多視角、多側面、多層次」察顏觀色,方能「近君子,遠小人」!這方面,筆者希望媒體要有公信力,實事求是地介紹所有競選者,像魯迅對文藝批評所要求的那樣,「有好說好,有壞說壞」,「既不要罵殺,也不要捧殺」。人民大眾不是瞎子,也不會盲從,他們懂得「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特別要提醒近一千二百位手握選票的選委,奉勸「多雙眼睛」,不要感情用事,應摒棄個人好惡,擺脫親疏遠近之類干擾。說是選人,其實擇己,有眼光選出君子,證明你乃君子,無眼珠選出小人,則證實你即小人。「選好特首,匹夫有責」,拜託了,有責任心的諸位選委!
香港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