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座談會上,港商孫曦(後排左)鼓勵港生投考內地大學 /大公報記者劉舒婷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舒婷江蘇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七天的朝夕相處結束後,在分別時,北上蘇州參與第二期蘇港兩地青少年交流活動的30名港生,自發地唱起了《朋友》,送給在活動中結識的蘇州外國語學校學生。「參加這次交流團,我對內地改觀咗好多。」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的中五生何潔瑩表示,「今次難得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什麼是禮貌,什麼是禮尚往來,我覺得這次交流團令我了解到好多內地的事物。」
第二期蘇港兩地青少年交流活動日前在江蘇蘇州舉行,香港道聯圓玄一中、三中30名學生參加了交流活動。港生與蘇州外國語學校(蘇外)的30名同學結成夥伴並到結伴學生家庭寄宿。除了在蘇外隨班就讀,體驗中國書法、陶藝、剪紙等傳統文化課程,還參觀蘇州博物館、蘇州工業園區規劃館、拙政園、蘇州港企,又與寄宿家庭一同度過了難忘的聖誕節。
聖誕節來臨的周末,30名港生便各自跟隨結伴學生回家,開始了在當地家庭的寄宿體驗。和麵、擀麵、包餡……在蘇外學生鄭知儀家,圓玄三中的呂穎琛第一次嘗試包餃子。鄭知儀的媽媽介紹,餃子對中國人來說是除夕大餐,所以想用中國過年的方式,過西方的平安夜,「我們想讓呂穎琛覺得像回了家一樣。」
內地發展超越許多國家
呂穎琛在鄭媽媽指導下完成了一個賣相不錯的翡翠白玉餃,「我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與他們交流有少少難,但他們好有耐心地教我,識到新朋友好開心。」
港生們在各自的寄宿家庭體驗了與香港完全不同的聖誕周末。圓玄一中的何虹炫與寄宿家庭的一家人交換了聖誕禮物,「以往在香港好少同屋企人交換禮物。」何虹炫說,「來之前覺得有點緊張,慢慢熟絡之後比較好點,覺得這個家庭好溫暖。」
行程結束前的座談會上,不少港生分享了此行感受。「這次活動好值得參加。」圓玄一中的劉雅婷說,一方面能了解蘇州的風土人情,另一方面能有機會體驗內地學校課程。「國人好講求禮儀。」同樣來自一中的袁心瑜表示,在寄宿家庭感受到了內地同胞熱情的待客之道。
「參觀完工業園後,覺得內地現在的發展超乎我之前的想像。」圓玄三中的李靖恩表示,工業園內有許多新的建築,其規模和技術「甚至超越許多發達國家。」
港商勉內地升學拓視野
參加座談會的蘇州九龍醫院董事長孫曦(Eric)表示,自己是「香港出世香港大」的港商,近十年在內地工作生活,見證了內地的飛速發展。他鼓勵港生考慮入讀內地大學,「喺香港長大已經有香港文化,來內地大學返學,認識內地文化,搵工時選香港又得,內地又得,多一些選擇。」希望港生拓寬視野,成為國際人才。
據了解,第二期蘇港兩地青少年交流活動由江蘇省僑聯指導,江蘇省華僑公益基金會主辦,蘇州市僑聯、蘇州外國語學校、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第三中學承辦。活動旨在加強港蘇兩地青少年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香港中學生更好地了解內地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