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科院報告指STEM人才斷纜

時間:2017-01-06 03:15:50來源:大公網

高中重核心科輕視科學

圖:港科院昨天發表《「科學、科技和數學教育與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研究報告。左起:馬紹良、黃乃正、徐立之、倫嘉欣 大公報記者唐曉明攝

大數據應用及智慧城市已成世界發展趨勢,急需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人才,但港科院研究報告指出,新高中學制修讀數學考生減少,大學屢現要為理科生惡補數理知識的怪現象。報告促請重新檢討大學收生最低入學要求,承認高等數學地位,將中學畢業要求與升讀大學脫鈎。教育局回應,將參考包括港科院在內的不同持份者建議更新課程,逐步落實STEM教育。

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港科院昨天發表《「科學、科技和數學教育與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研究報告,報告撰寫人包括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港科院義務秘書黃乃正、港科院名譽顧問倫嘉欣及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馬紹良。

近半DSE考生無修科學科

報告指出,約半數中學文憑試考生沒有選修任何科學或科技學科,相反北美和歐洲國家均把科學列為必修科,並以文理學科互通學習,香港明顯有改善空間。

報告亦提到,修讀數學課程單元一(M1)和單元二(M2)的人數急跌,由2012年首屆文憑試的25%,下跌至2016年的14%。相比之下,新加坡和新西蘭修讀高等數學的學生比率佔整體高中生的四成,在資訊與科技發展日益迅促的時代,港生接觸數理的機會明顯不足。

報告批評,目前3322最低入學要求變相成為入大學的成功指標,令多數畢業生無法達標,而且易令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集中在四個核心科目上,導致修讀選修課的時間不足。調查顯示,逾五成半學校平均花六成課時讓學生修讀中英數和通識這四門核心科目。

馬紹良提議,將數學課程單元一和單元二重新納入核心科目,再將它轉化成三個新的數學核心科目,讓學生因應升學或就業路向而自由選擇。倫嘉欣表示,儘管新學制希望高中生選修理科科目,但大多數也只選修一科,造成科學知識基礎薄弱,這些都會窒礙香港建立知識型經濟及培養創新科技所需的人才。黃乃正亦稱,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有時用到微積分,物理科目也會用到高階數學,但有大學取錄的理科生未修過相關知識,院系被迫為他們另行補課。他說報告反映現時學生高中時期學習數學的問題,希望大眾一同尋找解決辦法。

倡中學畢業與升大脫鈎

參與撰寫報告的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認為,教育制度需要因時制宜,避免學生盲目追分,讓高中課程及大學收生規則有足夠彈性,例如給予大學自行訂立最低收生要求,確保學生取得必要的知識。報告又強烈建議設立正式的中學畢業資格,與升讀大學脫鈎,亦有助減少老師和學生壓力,可釋放學生課餘時間,讓學生有課餘時間參加STEM比賽,以培養科普興趣。

教育局回應稱,政府在201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動STEM教育,並於2016年提出六項推動STEM教育的最終建議,正逐步落實。為確保高中與高等教育順利銜接,會鼓勵專上院校訂定清晰多元的收生要求,例如提高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和單元二的認受性。發言人稱,自推行新學制後,有志報讀STEM相關大學課程的高中學生比例沒有減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