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已結束,「泛民」可算是今次選舉的大贏家,合共取得的席位比預期的三百席為多。以筆者有份參選的資訊科技界為例,「泛民」團隊三十人,每位都以高票當選。
「泛民」獨攬資訊科技界及其他功能組別的情況,再次證明儘管功能組別選舉的原意是以專業掛帥,可惜歸根究底還是一場政治遊戲。不論參選者的專業資歷、過往對業界所作出的貢獻或在業界的江湖地位如何,取勝的條件只有一個,誰人多勢眾誰就是勝方,專業與否根本不重要。資訊科技界幾位入行超過四十年、深受業界尊敬的老行專落選,反之由多位剛「三十而立」的「泛民」資訊科技界成員以壓倒性票數入閘。
有人不認同上述論點,堅持「泛民」當選者獲得高票數是實至名歸,反映出他們在業界的支持度及個人魅力。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全票當選的「泛民」團隊大多都有一個基本選票數目,例如資訊科技界功能組別團隊每一成員至少擁有四千票。筆者自出道以來,一直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此專業人士在業界內的支持度,當與其成就及對業界的貢獻掛鈎,但似乎在政治遊戲中,專業界理論已不攻自破。
自回歸以來,「泛民」一直認為功能組別選舉非真正的民主,是「小圈子」選舉,並要求政府盡快廢除,實行雙普選。此番說話言猶在耳,但自上一屆選舉開始,隨着「泛民」在不同功能組別選舉(包括立法會及選委會選舉)中穩操勝券,於是在過去幾年間,該議題已被他們拋諸腦後。
如今,「泛民」手握三百多張選委會選票,佔選舉委員會總人數四分之一以上,對下屆特首選舉的影響舉足輕重。雖然如此,希望剛當選的資訊科技界選委在考慮投票時,不要僅聚焦於特首候選人的政治取向,而忽略了其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政綱。
對事不對人,過去四年半以來,梁振英不遺餘力地推動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他的努力在沒有帶有色眼鏡的人中是有目共睹的。抱着以上大原則,如果我是資訊科技界選委,而現任特首改變初衷參選爭取連任,我必會投其一票。當然,現實中這只是筆者異想天開而已。
香港廣州創新及科技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