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中國財政部在香港發行、總值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零售國債昨日截止認購。銀行和證券業界人士說,客戶認購反應未算熱烈,主要是因為人民幣貶值預期持續,以及人民幣定期存款息率近期急升,令國債吸引力下降,但整體認購反應大致符合預期,估計仍可錄得足額認購。多家銀行表示,客戶的平均認購金額較去年上升。
財政部自2012年起不再公布零售國債的認購反應。多家分銷銀行表示,整體認購金額和人數較去年下跌,惟平均認購金額則有所上升。
平均認購額上升三成
以中銀香港(02388)為例,該行客戶的平均認購金額為5萬元,較往年增長約三成,最高認購金額為400萬元;惟整體認購金額則較去年下跌。工銀亞洲表示,客戶的平均認購金額22萬元,較去年上升,最高認購金額達1000萬元。恒生銀行(00011)表示,客戶的整體反應符合預期,平均認購金額較2015年增加。交通銀行香港分行亦說,整體而言,客戶認購反應符合預期,平均認購金額約為4萬至5萬元人民幣,經網上認購的客戶較去年上升33%。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以平均認購金額計算,上商今年錄得10萬元,高於去年的6萬元,惟總認購金額和人數則按年錄得雙位數跌幅。不過,他指出,2015年的認購反應相對較佳;若與2014年相比,今年的認購反應其實不算差,以總認購金額和人數計算,均錄得雙位數升幅,預期可錄得足額認購。
至於多家銀行的客戶平均認購金額今年均錄得上升,陳志偉解釋,認購人士相信以本身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為主,今年的國債票面息為歷來最高,兩年內可鎖定3.5%回報,故不介意將較多人民幣資金調撥至國債。
工銀亞洲亦說,雖然人民幣匯價近期較為波動,但對已持有人民幣的客戶來說,仍需要為其人民幣存款找長線投資工具,故人民幣零售國債仍是不俗的選擇。恒生投資顧問服務主管梁君馡表示,除了零售國債,對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來說,也可以考慮投資高息債,或者內地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