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目前本港樓市在大單位持續缺乏供應下,加上內地買家對大單位的需求,大單位在未來一定有價有市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根據差估署公布的數據,今年首十個月,私樓落成量共有1.143萬伙,當中有8321伙屬於430方呎以下,以及431至752方呎的中小型單位;介乎753方呎至1075方呎的C類單位只有1081伙,而D類單位(1076至1721方呎)有1290伙,至於1722方呎以上的E類單位更只有738伙。
上述數字反映,大單位供應十分短缺,並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換樓需求。
再看看以下一組數字:2003年一手及二手住宅的成交金額大約是1535億元,時至2016年的一、二手住宅成交額已達至約4150億元,相比之下增長了1.7倍。
不過,其間樓價上升了4.15倍,按比例計算,金額的上升倍數應與樓價同步的。筆者當然明白,今天的成交量確實不比當年,但成交只是略為減少,不會相差這麼遠吧,當中意味着什麼呢?
其實答案就是購買細單位的人越來越多,除了樓價上升負擔能力脫節外,更重要的是分支家庭的增加,獨立居住人士的增加,離婚個案的增加,以及海外留學情況的增加等。
這十多年間的變化,加上樓價持續攀升,令大單位價格變得高昂,普通小市民均無力負擔,而發展商為迎合市場需求,近年亦紛紛改變策略,大量興建細單位去吸納客源。
年輕人需自我圖強
筆者相信再過一段時間,在大單位持續缺乏供應下,將會衍生出另一場供求失衡的問題,再加上內地買家對大單位的需求,相信未來的大單位一定有價有市。
香港樓價高昂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年輕人真的要加強砥礪、自強不息,才有能力入市。其實不論過去或現在,每代人都有各自的奮鬥故事;面對高樓價,與其終日抱怨社會不公,不如花多些時間不斷自我圖強,才能提升將來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