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史美倫表示,香港目前的社會問題、居住環境及高昂的經營成本等問題,影響着市場的信心和吸引力,需要着力解決 資料圖片
金發局發表題為《國家「十三五」規劃: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機遇與政策建議》的報告,指出「十三五」規劃有助推進內地市場雙向及多邊開放,從而形成數額龐大的對外投資資金流,市場對國際融資及人民幣財富管理的需求亦會隨之而增加。報告為香港的金融業提供了多項建議,包括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動內地市場對香港進一步開放;以金融服務支持香港產業轉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十三五」規劃把涉及港澳部分的內容獨立成章,確立了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功能和定位。她續稱,隨着內地經濟在可見將來會高速增長,相信香港可憑藉其優勢及經驗,抓緊由此帶來的商業機遇。
不過,金發局亦看到,「十三五」為香港帶來機遇的同時,香港也面臨不少新的挑戰。該局指,隨着內地擴大開放,香港也將面臨更多競爭。內地自貿區試點和成功經驗將在未來幾年推廣至更大範圍;上海在服務業開放、金融開放改革、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多項進展明顯增強了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香港與上海之間的競爭和合作會進入更具挑戰性及互相兼容的局面。
同時,內地對外資將全面實行准入前的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更多的服務業和製造業准入門檻被降低,港資相對其他外資的政策優勢將明顯削弱。加上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自貿協定逐漸突破、人民幣國際化落地國家與地區不斷增加,香港作為內地經濟貿易金融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性也面臨着競爭的壓力。
發展債市是香港當務之急
金發局認為,面對全球不斷增加的監管要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應在積極參與全球監管事務並嚴格遵守各項有關準則的同時,積極進行必要的制度和規則的創新,提升市場效率;香港股票及外匯市場的優勢眾所周知,但債券、商品及另類投資等市場發展相對緩慢。制定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策略及發展多元化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是香港的當務之急。該局又提到,香港目前的社會問題、居住環境及高昂的經營成本等問題,也影響着市場的信心和吸引力,需要着力解決。
擴大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金發局認為,本港可以金融服務支持產業轉型,從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例如配合內地產業結構轉型,把握國內經濟全方位開放的機遇,培育新興產業,創造經濟發展新動力。與此同時,推動擴大內地對香港風險投資基金的開放,鼓勵香港資金投資內地的創新產業;鼓勵金融業的創新,對資產證券化、互聯網、大數據金融、跨境投融資模式進行探索,增強香港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建立面向內地開放的創新產業園和孵化基地,進一步降低內地創新人才在香港註冊企業的成本;推動香港向知識型經濟體轉型,促進傳統產業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建設數碼化經濟。
另外,本港要加強金融業的基礎建設,從而增強金融市場的吸引力。金發局舉例指,本港要加強金融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特別是同時具有金融服務能力和高新產業經驗的高端複合型人才,如擴大「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以加大吸引內地人才流入香港的力度。同時間,完善和調整稅務政策,對創業、創新型企業在稅務、資金方面予以支持,優化創業環境,引導資本更多、更便捷的投入到創新、創業企業。此外,本港要支持資本市場改革,為內地創新企業赴港上市和香港上市公司在國際上進行高端領域的併購創造條件,吸引更多全球優秀企業赴港上市,從而保持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