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不知悔改的青年政客\李偉雄

時間:2016-12-09 03:15:48來源:大公網

  一位藝人日前稱,不想生一個像梁頌恆或游蕙禎那樣的子女,因他們兩人背祖忘宗、分裂國家。梁頌恆晚上在Facebook貼出母親煲的湯水照片,稱慶幸母親和弟弟會繼續支持他「行正確的路」。事情發展至今天,想不到他仍堅持當天將「China」讀成「支那」這件辱華事件,是在「行正確的路」。同時,又將別人的指責,說為「誣衊」和「抹黑」。可見,這位「自稱」是天主教教徒的政客,仍是毫無懺悔之心,自欺欺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站在天主教信仰角度來看,他還敢這麼強詞奪理嗎?

  在香港這個自由社會,可貴之處是每個人確有權利決定個人言論,發表意見正是個人的權利。但梁頌恆正是濫用了言論自由,引發宣誓風波後,仍堅持將「China」讀成「支那」是讀音問題,不認為對香港人構成任何的傷害。事實上,言論自由必須有一個限制,就是任何人都不應用言論傷害別人。梁在今次宣誓風波中,已不自覺地犯了「天主十誡」中的「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第二誡)、「毋殺人」(第五誡)、「毋妄證」(第八誡)、「毋貪他人的財物」(第十誡) 。

  「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這一誡,是禁止亂呼天主和耶穌的聖名,發假誓,許願不還。梁為了這份「筍工」,在參選時既簽署「確認書」支持「一國兩制」,但在宣誓時欲撕毀諾言,毫無誠信及廉恥可言,口不對心,無履行議員應有的職責,這便正正是作出了「發假誓」的卑劣行為。「毋殺人」是指除了殺害別人之外,還可包括損傷別人的靈魂。他更叫人不齒的是,學日本皇軍的腔調以「支那」辱罵中國,勾起了香港人的慘痛記憶,令不少香港人感到痛心。港人透過不同的媒體,萬眾一心,譴責這位「教徒」,已反映很多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傷害。然梁將這些義正嚴詞的指控,形容為「誣衊」和「抹黑」。

  「毋妄證」要求教徒不可說謊,不可冤枉人,梁說是讀音問題,正是睜眼說瞎話,更冤枉全港人誤解其誓詞的鄉音,不自覺地又犯了一誡。最後,「毋貪他人的財物」一條中,指出教徙不應侵奪公家或私人的財產,貪不屬於自己的任何物件。梁不去履行效忠國家、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責任,而企圖坐擁每月豐厚的公帑,正是侵奪公家財產的行為。

  一個天主教徒,同時犯上四誡,仍厚顏「死撐」,惡行令人痛心。他表面上披上言論自由的「外衣」,可惜失去了天主教徒應堅守的德行——愛、謹傎、正義、勇氣、自制等。

  天主教教徒一向予人的印象都是道德高尚的,因為他們接納及實踐了天主教的道德標準。但某些教徒當然亦會在某些時候,某些情境,為了某些個人的目的,而放下一切道德規限。期望終有一天,梁能尋回良知,到教堂認認真真地做一次「修和」聖事,在天主面前,反思所犯之過錯,多實踐天主教的德行,走回正路,堂堂正正地當一個虔誠的教徒。

  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