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文化東西」喜中有憂\關昭

時間:2016-12-09 03:15:48來源:大公網

  特區政府昨日為東九龍文化中心舉行奠基禮,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主禮。「中心」規模宏大,預計二○二○年底落成,二○二一年底啟用。

  據林鄭司長昨日在致辭中介紹,東九文化中心有雙重意義。第一,它是繼西九文化區後另一項特區政府投資的重要文化設施,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文化藝術之都的地位;第二,東九文化中心毗鄰九龍灣和觀塘商貿區以及啟德發展區,將會令九龍東成為擁有大型住宅建設、甲級商業中心以及高質素文化設施的核心商業區。

  毫無疑問,東九文化中心的興建,是一項有積極意義的計劃,其中,特別是重點面向德福花園、「牛下」和淘大花園等社區,並廣及觀塘、黃大仙、九龍城、將軍澳、西貢區等共超過二百萬的居民,無疑是有其推廣文化理念與現實需求的。

  眼前,這些地區的居民如果要欣賞高水平的演出或展覽,往往要「長途跋涉」,出到尖沙咀文化中心,即使日後西九文化中心落成啟用,路程也頗遙遠,交通也未必便利。

  但是,這一「文化東西」之設立,只是「硬件」部分而已,而文化藝術講求的不僅是硬件、建築物,更重要的是「軟件」和內涵,即演出和展覽的質素,而這問題存在於藝術團體和市民觀眾兩個方面。

  具體而言,首先是「供求」問題。日後有了「文化東西」兩個中心,能不能確保長期有足夠質素的演藝與展覽提供各項活動?否則,有場地、無人用,豈不可惜?

  其次是觀眾問題,「文化東西」的「胃納」頗大,即使有足夠的演藝活動提供,能不能確保有足夠的觀眾入場欣賞,成為座上客,恐怕也是一個疑問。

  雖然本港已非「文化沙漠」,但要「餵飽」「文化東西」這兩個龐然大物,並非易事,唯望都勿變成「大白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