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鳴槍,市場反應不好不壞,個股有獲利回吐的,也有聞雞起舞的,頗為理性。下周一正式通車之前,市場將接受意大利公投考驗,短期炒股不炒市的市況料持續。
中線而言有兩個方向可以留意:一是深港通定帶來中細價股(50至100億市值)的估值修復;二是再通脹預期引發的商品股重生。
至於深港通的開通,不只是為港股市場帶來新增資金,亦有助於提振投資情緒,尤其是港股受外圍事件大幅下挫時,可以起到定海神針式的穩定作用。
深港通通車後,南向股票可投資的標的將從現時的滬港通315隻,增加102隻至417隻,以市值和日均交易量計,將分別佔到香港市場整體的83%、88%。需要強調的是,雙向總額度取消,給港股帶來的影響是中長期的利好。
至於短期的影響,預料深港通將延續南熱北冷的走勢,對港股的正面影響會大於A股。根據投行分析,明年新增南下資金約4000至5000億元,其中保險資金約700億元左右。北水南下的最大動力,一是對沖人民幣貶值預期,二是內地資產海外配置。
將來隨着內地投資者所佔的比重逐漸增加,港股投資者的結構也逐步改變,對香港市場的流動性、估值乃至定價權也會產生深遠影響。從現在的市場特點來看,中細價股A股化的可能性很大。
個股方面,投資者可關注新納入深港通投資範圍的恒生綜合指數小盤股中的優質標的。由於這一部分股票並不在滬港通南向資金流向範圍之內,而深港通新納入的增量資金或構成直接利好。
此外,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後出現的再通脹預期,或許是未來一年市場關注焦點。如果美國收縮海外戰略,對中國拓展「一帶一路」有正面影響,從而也帶來全球對商品的需求。若出現這種情況,商品、銀行、壽險等周期性股票均可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