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將於十二月五日正式開通,滬港通再加上深港通,全面完善了中國內地股市走向全世界,及讓中國內地投資者進入香港股市的途徑。
二○○七年,一手將香港恒生指數由不足兩萬點推向三萬二千點的港股直通車,在傳了三個月之後消失了。也許,當時的港股直通車計劃未正式開車,股市已經炒昏了,因此不得不叫停,冷卻一下。
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從港股直通車到滬港通,再到深港通,一項很重大的任務就是測試人民幣走向國際的能力與反應。在過去,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因此,海外投資者不能自由地買賣中國內地的股票。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也不能自由地買賣海外即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過去幾年,只有極少數合資格的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讓內地投資者買境外股票,同時通過「合資格境外投資者」(QFII)買內地的股票。但是,QDII與QFII的額度太少,而且只限部分取得資格的機構投資者,許許多多沒有辦法取得配額的機構投資者及個人投資者都無法參與其事。因此,QDII與QFII充其量只是開個小窗口讓境內境外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上交流,對人民幣走向國際沒有多大作用。
現在,滬港通加深港通,每天就有二百一十億人民幣可以自由地流入香港購買指定的股票,名單上的股票數量也真不少。同時,每天也允許二百七十億人民幣的資金由香港兌換成人民幣分別買入滬、深股票,如果每天用盡額度,一年高達五萬億的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成港元。同時等值六萬七千億人民幣的港元,也可以兌換成人民幣,以分別購買滬深股票。這對人民幣自由兌換、匯率的升跌,形成一定的考驗,也正是人民幣走向國際的一個過程。
滬港通正式開通後,也有不少聲音說會開通滬新通、滬倫通、滬紐通,即上海與新加坡、倫敦、紐約股市的互通。不過,至今為止,仍然沒有實質的行動,而是先讓深圳也加入滬港通的行列,形成滬深港雙通。
人民幣走向國際是中央政府的長期計劃,除了滬港通、深港通之外,香港早已成立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讓在港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而沒有任何限額。在香港結算成功後,再推展至新加坡、倫敦,增加海外的人民幣結算中心,增加、拓展人民幣於海外的用途。現在,已經有海外的國家發行人民幣國債,以人民幣為國家的外匯儲備,這一切,都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而香港則扮演着一個先導的角色。香港扮演人民幣走向國際先導角色,當然也為香港帶來商機、利潤與工作機會,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是雙贏的結果。
香港的經驗和貢獻
滬港通與深港通不是創造條件讓股民瘋炒,而是以正確的投資態度來投資。因此,當中央政府在去年發現上海綜合指數由二○一四年滬港通未通前的二千點急升上五千二百點時,就決定出手冷卻股市,限制高比例的槓桿炒股。
滬港通及深港通除了扮演人民幣走向國際的角色,也的的確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上市企業的優越性,吸引全世界的資金投資在上海、深圳上市的股票,讓全世界的投資者分享中國企業的利潤。與此同時,也擴大內地投資者,一般股民的視野,讓他們通過香港股市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如果滬港通與深港通能吸引大量資金由內地來港,香港股市就一定能吸引更多企業由世界各地前來上市。當然越多國際企業來港上市,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就越穩固。對在上海、深圳上市的企業來說,不論是國企、民營,或混合體制,滬港通與深港通都會迫使這些企業在管理上力求透明化、系統化,更完善的管理才能吸引來自香港的資金。在香港,機構投資者扮演股市的主導地位,機構投資者對投資的對象會先深入地研究,確定有前途、資訊透明度高,才會投資。為了爭取這批額外外來的資金,內地上市企業的管理層就得自我改進,這對全中國的企業管理水平來說自然是好事,也是香港對內地上市企業所能提供的經驗和貢獻。
如果我們把眼光提得更高,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滬港通及深港通,就會明白滬港通與深港通都是習近平主席上任後一連串經濟改革的一部分。過去幾年來,打貪腐的力度很大,大量貪官被捕,被拿下的貪官官階有高有低,是所謂「老虎蒼蠅一起打」。至今,打貪腐的工作已經初見成效,絕大部分現有官員已經「不敢貪」,官場的收禮惡習也改變了,萬元一盒的月餅消失了。不過,抓貪官只能治標不治本。王岐山公開說打貪腐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不敢貪」,第二階段是「不能貪」,第三階段是「不想貪」。現在只是完成第一階段,要繼續深化改革,向第二階段進軍。
要迫使官員不能貪,就得削減官員的權力,為民企製造更佳的經濟環境。而民企的經營,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國企銀行對民企的信任度不高,向國企銀行貸款不易。因此,通過股票市場來集資成了民企最佳的集資方法。完善股票市場,提高投資股票的吸引力,是今日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心之一。
而滬港通、深港通就是將中國股市推向國際,使企業管理達到國際公認的標準,進而吸引國際資金的加入,加強民企集資的能力,這也是滬港通、深港通的另一個重要的貢獻。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