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木一番賦予木材二次生命

時間:2016-11-28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過往NGO項目的傢具訂製中,有不同環保元素的混合 受訪者提供

  一棵樹的成長可能要10年,但砍一棵樹卻不需10分鐘。我們人類消耗天然資源的速度,往往被環保人士所詬病。在香港,建築廢料之一的木頭,因難以用作填海,常被大量運往堆填區棄置,造成浪費。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未收支平衡的社企「木一番」,透過回收木地板再用,賦予了木材二次生命,也令營運開始步上正軌。/大公報記者 陳盈妝

  不過,木一番並非以木起家。創辦人鄧慧玲和黃明慧,分別讀工程和室內設計出身。訪問當天,黃明慧因出差未能參與,據鄧慧玲分享,兩人份屬中學好友,一次,黃明慧參加中大社企比賽,賽後和她分享了升級再造(Upcycling)的點子,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概念,令她大受啟發。於是,2010年,兩人抱着試試看的心態,辭去全職工作,全身心地投入環保Banner袋製作中。

  轉型後終賺取一定利潤

  所謂Banner袋製作,是將選舉完便被丟棄的塑膠橫幅回收,經過清洗、裁剪、縫紉等步驟,變成不同款式設計的袋子。然而,「光靠賣Banner袋很難(令公司)生存下去。」鄧慧玲表示,回收、運輸、再製作,一系列環節的成本可能已過百元,再加上設計的10款也許只售出一款,售價亦為百餘元而已,簡直入不敷支。

  但兩人沒有灰心,頂着家人「不如正正經經打份工吧」的苦口婆心,靠兼職工作賺到的錢作為補貼,繼續向「木一番」燒錢。幸運之神眷顧使公司有了轉型的契機。業務開發經理吳創基指,2013年時,「木一番」獲一家房地產商主動於社交網站聯絡,問是否有興趣回收其轄下整棟私樓的實木地板。三人連師傅約莫10個人,花了整整一個月才拆完所有地板。

  於是,其後兩年間,「木一番」將Banner袋製作售賣改為一個月一次的工作坊,又在葵涌工業大廈租了5000呎的單位,利用回收的實木,正式開始接受傢具訂製。然而,只做單件訂製傢具的話,訂單量遠遠沒辦法趕得上回收的木板量。倉儲空間又有限,以至於許多建築工程的木板,「木一番」均沒能力去回收,兩人感慨地說,「原本可以再拯救多些木材。」

  這種無奈的情形一直維持到今年年初。「木一番」參加了「蜂樹盟」比賽,比賽中,不但收穫了銀獎,亦結識到飲食集團的諸位前輩,經指點,將回收木材應用於大型餐廳設計。在業界打響知名度後,又開始和NGO合作項目。這些室內設計、裝修的項目,規模較大,歷時較久,也終於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利潤。

  「做社企需要很有心、有熱忱的人,純粹為了賺錢在香港是行不通的。」曾在多間社福機構任職市場推廣的吳氏指,看過不少社企的失敗例子,或是止步於一定的規模,未能發展壯大。他坦言,加入「木一番」時,公司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他看好兩位創辦人的理念,也看好這間公司。「我相信本地製造和環保回收仍有生存空間。」

  目前,「木一番」同時有三、四個項目在進行中,又成功申請到來自政府的基金,添置了處理木材的機器設備,有能力推出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吳創基指,樂見公司作為一間社企,終於踏上收支平衡的道路。

  本港人手製作成本相對高

  至於競爭方面,吳創基表示,那些非做環保回收木材的裝修公司,由於傢具均在內地生產跟存儲,因此相關成本較低,而「木一番」的實木材料回收後全程在香港進行人手處理,成本可能會較高。他又指,公司請了一兩位本地的弱勢社群成員,做一些抆釘、刨板等相對簡單的工作,在推廣環保的情況下,也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