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中國客戶關係及市場推廣部高級副總裁周曉殷認為,互聯互通機制將為港股帶來機遇 大公報記者 吳涵宇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深港通」下月五日開通,調查指多數香港投資者認為A股市場有助於投資組合多元化,科技、金融及地產板塊最受關注,專家籲審慎投資。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中國客戶關係及市場推廣部高級副總裁周曉殷稱,內地與香港正邁向「共同市場」時代,互聯互通機制將為港股帶來機遇。
資金為港股市注入活力
周曉殷相信「深港通」對港股的拉動作用較A股會更為明顯。兩年前滬港通令內地居民得以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港股,2014年末,港股通交易資金佔港股交易量僅0.5%,現時已達5.4%。深港通將進一步打通內地資金南下的渠道,為香港股市注入更多活力。
周曉殷指出,三十年前深圳GDP不足香港3%,而如今已達香港的87%。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資本市場,深圳能夠帶來更多投資機會。滬港股市均以大型金融股為主,香港與上海的上市公司中,金融行業佔比分別為38%及28%。惟深圳金融股僅5%,高科技產業則比重較大,IT股、工業股各佔20%。近兩年,互聯網及新興科技板塊愈發矚目,深圳的市場結構恰好能滿足投資者對該類行業的投資需求。周曉殷表示,深圳A股市場的打開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亦有利於香港投資者改善投資結構、分散風險。
56%受訪者稱有助投資多元化
一份香港投資者對「深滬港股市互聯互通」的意見調查顯示,56%受訪者認同A股市場有利於投資組合多元化,45%表示內地有更多行業板塊選擇,還有23%認為可透過短期炒賣獲利。
不過,過半受訪者擔心人民幣匯價及A股市場波動的風險,43%受訪者關注兩地市場在規管和運作上的差異,另有超過30%受訪者憂慮內地上市公司企業管治及交易賠償基金保障問題。該調查由投資者教育中心於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訪問了超過一千名香港居民,其中83%曾投資香港股票,但同時具有港股及A股投資經驗的僅有10%。
投資者教育中心主席鄭國漢表示,投資必然附帶風險,內地投資產品、相關規管條例及投資者保障措施均與香港不同,「滬港通」、「深港通」帶來投資機會的同時亦存在風險,投資者必須在全面了解各項因素後,審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