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氣候變暖 稀有物種將滅絕

時間:2016-11-11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杜德俊(David Dudgeon)表示,本港特有的本土物種,在氣候變化下,難以用遷徙以作為繼續生存的方法

  【大公報訊】全球氣候變化正影響世界生態過程及各自然系統,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主導、香港大學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曾被評估的94個生態過程中,有82%已被氣候變化所影響,陸地、淡水、海洋生態系統及物種無一幸免。專家指出,本港多種稀有物種如鬥魚、短腳角蟾及棘胸蛙等,將因氣候變化而失去容身之所,專家表明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來限制碳排放量,阻止地球進一步暖化。

  有關研究題為「氣候變化在基因、生物群落區,以至人類間的廣泛足跡」,研究結果今日於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結果將有助研究如何落實執行針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對人類亦帶來巨大影響

  研究報告首席作者、佛羅里達大學的Brett Scheffers指出,現有的證據顯示,全球氣溫只要上升攝氏一度左右,自然界的系統就能感受到其嚴重的影響,「基因正在變化、物種的生理和身體上的特徵,例如體型大小等都正在改變,物種本身亦在遷移」。由於陸地和海洋氣候變化,整個生態系統明顯有受壓的跡象。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合著作者James Watson亦稱,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地球上沒有一個生態系統可以免疫。研究發現,全球曾被評估的94個生態過程中,82%已被氣候變化所影響,陸地、淡水、海洋生態系統及物種無一幸免,同時對人類帶來巨大影響,包括害蟲肆虐和疾病爆發的風險增加、農業產量減少,以及漁獲難以預期等。

  這項研究對香港亦有相當重要的啟示,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講座教授及生物科學學院院長杜德俊(David Dudgeon)表示,本港特有的本土物種,在氣候變化下,難以用遷徙以作為繼續生存的方法,好像香港鬥魚或短腳角蟾,就是因為其現有棲息地的四周極度城巿化而無法調整根據地的物種例子。

  如若牠們無法調整其生存條件,將走向滅亡之路。同時,只在一年中最寒冷月份繁殖的香港瘰螈,本已是全球近危物種,也可能成為氣候暖化的受害者,因為將來冬天氣溫的降幅未必足以讓其繁殖。

  另一些棲息於山頂的動物,好像在全球易於絕種的棘胸蛙,現在主要依賴大帽山頂附近的溪流棲息。倘若氣候變暖加劇,牠們將再無庸身之所。「這研究說明,全球即使只變暖攝氏一度也足以廣泛影響生態,不利於本地物種的保育。」

  他補充,隨着氣溫持續上升,生態正面臨着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尤其是當溫度變暖超逾《巴黎協定》限制的攝氏1.5度,將令大自然賦予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多元化帶來風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