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普通讀者/康斯塔勃的《乾草車》(下)\米 哈

時間:2025-10-31 05:02:22來源:大公报

  上回提到,康斯塔勃筆下的《乾草車》並非逃避現實的桃花源,而是一種真實,一種關於時間與事物變化的真實。《乾草車》完成的一八二一年,是英國工業革命興盛的時期,鄉村逐漸被機械取代,土地被併吞,社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轉型。康斯塔勃清楚知道這一切正在發生,他的畫不是對過去的浪漫緬懷,而是要記錄那些即將消逝的、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時光。

  畫中的小屋,是康斯塔勃童年成長的地方,那裏有他的記憶、他的家人、他的初戀。康斯塔勃一生都離不開蘇福克郡的這片土地,即使後來長居倫敦,他仍常回鄉寫生。他在信中寫道:「我熱愛這些柳樹、岸邊、滑滑的木樁與磚牆。」那一種熱愛,滲透在他的每一筆畫。

  《乾草車》成了一封康斯塔勃寫給故鄉的情書。畫面裏的時間凝結了,水流停在馬車腳邊,陽光灑在屋頂上,天上的雲朵緩緩移動,而康斯塔勃筆下的天空,從不只是背景,更是畫面中的靈魂。

  他曾寫信給友人說:「一位風景畫家若忽略天空,便忽略了他最重要的幫手。」在《乾草車》裏,那片雲層層疊疊的藍天,既是光的來源,又是一種情感的暗示。它既有寧靜,又有哀愁,像人生中無法完全明亮的那一個午後。

  這份哀愁,也許來自他對時間的體悟。康斯塔勃的畫裏總有一種「將消逝之物留住」的衝動。繪畫成為了他抗拒時間的方式,也成為他對生活的理解。

  所以,《乾草車》不只是風景畫,更是一種心靈狀態。它讓人想起那些遠離喧囂的鄉野,讓人想起故鄉、親人、某段平凡卻溫柔的時光。那是一種心靈的回歸,回到感受、回到觀察、回到理解。

  或許,這就是康斯塔勃所說的「我們什麼也看不見,直至我們真正理解」的意思。只有當我們靜下心來,真正去理解生命、自然、時間,我們才會看見真實的自己,以至存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