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分析預計,出口形勢有望緩慢改善,但增速顯著走高概率不大\法新社
中國上月外貿數據雖遜預期,但降幅有所收窄。按美元計價,上月進、出口「雙降」,同比分別跌1.4%、7.3%。雖然進口連續第七個月出現下滑,但降幅大幅少於九月2.7個百分點,出口也較前值收窄0.5個百分點。分析稱,內需回暖促進進口改善,中國經濟回暖現象明顯;但外需仍然疲弱,出口僅緩慢回升,未來外部不定因素仍難確定,至明年下半年後,出口或才真正轉暖。\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按人民幣計價,上月進口錄升3.2%,為連續第三個月出現正增長;出口跌3.2%。市場此前分別預期為跌0.8%及升5%。今年前十月,中國進、出口分別降1.8%、2%。
需求改善 進口增速回穩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上月中國出口增速如期回穩,但遜於預期,顯示外需雖有改善,但仍維持弱需求狀態。另一方面,得益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及中國經濟需求的改善,上月中國進口增速隨着進口價格和數量的改善而回穩。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中國需求要比其他地方強,所以進口強於出口。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分析,年末西方傳統節日的臨近,通常會帶動九、十月中國出口需求,出口額往往較大,但今年九、十月出口額卻逐月縮減,顯示內地出口呈現「旺季不旺」特徵。他認為,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向外轉移,或是引致上述狀況的重要因素。他亦留意到,上月內地對美出口負增長5.6%,對歐盟出口負增長8.7%,對東亞、東南亞出口亦均延續負增長,對金磚國家出口也整體延續負增長。上述數據表明,外需狀況整體孱弱。
數據還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歐盟、美國及東盟分別位列中國貿易夥伴前三位,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14.1%和12.2%;出口方面,歐盟增1%外,美國及東盟均錄得降幅,分別降2%及1.8%。
順差降 紓人幣貶值壓力
此外,上月貿易順差錄3252.5億元,收窄16.8%。截至今年十月,貿易順差錄2.88萬億元,縮小2.6%。劉學智稱,當月貿易順差的上升,一定程度會對人民幣匯率貶值,及中國儲備資產下降壓力構成紓緩作用。魯政委指出,上月的貿易順差的改善將部分緩解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但在弱需求背景下,順差缺乏持續改善的支撐,後期貿易順差將繼續施壓人民幣。
展望未來外貿走勢,海關總署公布的上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終結連續三個月的升勢,較前值微降0.2報35.6。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鑒於基數因素,中國進出口數據較此前有所好轉可以預期,但內外仍有一些不好的因素。他並稱,從今年前十個月外貿數據表現看,年初全年進出口增長與世界貿易增長同步的目標「基本很難完成」,料明年下半年後,中國出口才可能真正轉暖。
劉學智則較樂觀,他估計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將對未來出口構成促進,加之第三批自貿區總體方案近期將獲批,預計出口形勢有望緩慢改善,但增速顯著走高概率不大。進口方面,未來大多數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溫和復甦,未來進口增速或小幅上升。
李慧勇相信,「保增長」、「防風險」仍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預計政策將相機抉擇,但總體寬鬆基調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