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畢馬威調查發現,多數香港CEO忽視了線上銷售機遇
【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隨着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日漸滲透,建立全方位銷售平台已成為零售業務發展的主要動力。然而調查發現,多數香港CEO忽視了線上銷售機遇,受訪CEO中僅有約10%將社交媒體視為銷售渠道。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及畢馬威中國聯合發起「2016年香港電子商貿的前景」調查,委託YouGov進行,訪問了225位香港CEO及1000名香港和內地消費者。調查指出未來兩年內,香港消費者中有61%或增加網購頻次,更多使用互聯網搜尋品牌或產品;45%有意增加手機購物頻次;另有31%傾向於更多通過社交平台與商家互動。
GS1 HK總裁林潔貽表示,互聯網購物及線上線下交易的商業模式是行業趨勢,但實體銷售不會被網購取代。鑒於香港線下零售業發展成熟且十分便利,目前線上銷售接受度及規模不比內地,提及下周網購界矚目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節,她料香港市場不會對其作出太大貢獻。
報告還指出網購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是產品信心及資料一致性,零售商須做到公開透明。林潔貽稱,標準條碼可提供可靠的產品資料描述,「一物一碼」有助於零售商及品牌在供應鏈流程中更加有效地進行數據處理。今年八月,阿里巴巴亦宣布接受GS1產品信息管理標準,並使用全球貿易貨品編碼(GTIN),正式啟動商品源數據。
畢馬威消費品業主管利安生強調「大數據」的作用,並指未來VR、AR及人工智能等科技都將在零售行業得到應用,例如消費者可於虛擬平台360度瀏覽櫃枱商品及其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