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均值回歸 短炒投資者止步

時間:2016-10-23 03:15:24來源:大公網

  正確投資態度是尋求合理而可預測的收益(如股息、利息),及(或)讓持有的資產經過長年累月而增值。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作者Burton Malkiel

  「均值回歸」是一個非常重要投資理念。無論你是否相信「市場有效理論(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也會認同不管股票如何忽上忽落,超買超賣,股價升到盡頭始終會回落,跌到低位總會反彈,回歸到合理價值,或歷史平均值。任何技術分析都有其局限,「均值回歸」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包括不能預告個股什麼年月會回歸均值,用於個股常會有失誤,騰訊(00700)股價升勢一去不回頭;利豐(00494)股價則一跌無回頭,又如何回歸均值?

  舉例說,利豐股價在2010年至2011年間都在10元至16、17元水平徘徊(除權後價格),2011年初更升至23元。若果投資者相信「均值回歸」,見利豐股價在2013年跌穿10元而入市吸納,結果如何,已不言而喻。

  然而,大家必須明白到,任何技術分析都具有不能抹殺的功效,否則早已消失在歷史中。首先,「均值回歸」用於指數;其次以市帳率均值回歸效用最佳;最後涵蓋期必須長達20年或以上。恒生指數、國企指數今年初跌至市帳率0.98倍、0.75倍。當其時許多證券分析員指出,港股市帳率已跌至多少年的低位,距離歷史平均值相差多少等等。

  統計國企指數於1996年至2016年間的12個月預測市帳率,即或是在2007年升至4.5倍,在1998年跌至0.5倍,今年初跌至0.75倍,最終也要回歸至平均值的約1.5倍。國企指數1998年低位為1043點;2007年高位為20081點;2016年低位為7916點。

  如何操作呢?當指數跌低於均值的80%,即市帳率降至1.2倍,便開始定期每個月吸納,直到指數見底反彈至相當於市帳率的1.5倍,便每月反手沽出,直到市帳率降至1.2倍為止。由於市場上跟蹤國企指數的ETF入場費非常昂貴,恒生H股(02828)入場費高達19000元,故建議通過強積金買入指數基金為宜。現時通過互聯網作出強積金買入或賣出的指示都十分方便,而建議每月撥入所有供款金額(連同僱主供款上限為3000元)。

  這種長年累月的投資操作,回報時間較長,並不適合急於求成的短炒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