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黑雨襲港時序
受廣闊低壓槽的影響,香港昨日上午出現連場暴雨,天文台在1小時左右先後發出黃色、紅色及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黑雨持續近兩小時,至下午2時許才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其間造成多處水浸及「瀑布」奇觀。
政府早為雨季下暴雨來襲做好準備,昨日迅速作出協調應變措施,保安局即時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聯同發展局、天文台、渠務署及運輸署、新聞處等部門,密切監察市面情況。渠務署派出逾120隊緊急應變隊伍巡查及清理各區淤塞渠道,確認8宗水浸報告,有渠務工人甚至全身趴下通渠,非常敬業。在各部門齊心協力下,把黑雨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文)林良堅、蔡文豪、何嘉駿、麥潤田、葉浩源、古倬勳(圖)
本港昨晨持續暴雨,天文台於早上8時05分、8時40分和9時10分,先後發出黃、紅、黑雨警告。暴雨來勢猛烈,港島東區及南區雨勢特別大,其中港島及西貢區超過150毫米。港島多區出現嚴重水浸,例如筲箕灣、西灣河、赤柱、柴灣等,有路面沙井出現倒灌式噴泉,警員忙於指揮交通,上班族則狼狽不堪。
中午前多處水浸已消除
其中,在筲箕灣耀興道,大量雨水沿山邊護土牆傾瀉,恍如「瀑布」,黃泥水湧出耀興道的行人路及馬路。在柴灣華人永遠墳場旁的山邊,有大量雨水沿山坡順流而下,有如一條條「瀑布」。柴灣歌連臣角墳場附近道路如同「決堤」,雨水將整條道路淹沒,急速向低處奔湧,有道路沙井蓋被沖開,形成噴泉,場面駭人。
在鰂魚涌港鐵站A出口外行人道水浸,數十人在站內等待水退。石澳有雨水浸過私家車近半個車輪,石澳道近土地灣,有私家車死火拋錨。在黃大仙龍翔道馬路及行人道,水位掩過水浸線,行人需涉水而行,黃大仙港鐵站部分出口需短暫關閉。
天文台於昨日早上11時05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大公報記者在中午前,巡查了耀興道等多處出現水浸或瀑布的地方,到場後發現大部分水浸未到中午已退去。水浸黑點的柴灣道迴旋處及旁邊的環翠商場停車場,積水一度逼近半個車輪高度,惟在渠務署及時派出多部強力排水機器人到場處理,至下午近2時水浸已退去。天文台於下午2時1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暴雨威脅解除。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上午香港廣泛地區受暴雨突襲,天文台一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保安局立即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聯同發展局、新聞處、天文台、渠務署及運輸署等部門,密切監察市面情況,迅速協調應變措施,確保市民安全。他感謝各部門同事快速應變,全力應對極端天氣。
渠務署120隊全港清渠
渠務署表示,為應對本年首個黑色暴雨的防洪措施,天文台早上8時4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時,已同時啟動轄下的「緊急事故控制中心」,處理及協調全港的緊急水浸個案,派遣超過120支緊急應變隊伍,巡查全港約240個容易淤塞地點及清理淤塞的渠道,並派遣強力排水機器人協助清理水浸個案。
渠務署確認在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有8宗水浸個案,分別位於柴灣道迴旋處、淺水灣道近南灣迴旋處、赤柱村道、大浪灣村、南丫島橫塱村、環翠停車場、柴灣道(近慈幼學校),及粉錦公路(近香港哥爾夫球會)。水浸發生後,渠務署即派遣緊急應變隊伍到場,所有水浸個案均能夠於1至2小時內完成處理及清除。
渠務署早前引入創新科技,在應對今次的黑雨發揮了作用,提升工作效率。例如今年引入四部高性能排水機器人,提升部門應急能力,加快水浸事故處理效率。在實時監察水浸方面,渠務署於各區安裝了超過300個遠程裝置,實時監察各區雨量、主要河道或水道的水位及潮位。另外,署方亦正在全港合適地點安裝最新型的水位監測器(內澇監測器),感測路面的積水深度,讓署方掌握實時水位數據。當內澇監測器感測到路面有積水時,署方會立即派遣緊急應變隊伍及高性能排水機器人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