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建制派要勇於擔當維護「一國兩制」/周八駿

時間:2016-10-21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在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產生後,有兩種觀點希望特區政府和建制派盡量緩和香港政治矛盾:其一,須觀察反對派議員、尤其屬於「本土派」新晉議員的言行,不能先入為見地斷定這些人必定採取反對立場;其二,「港獨」只是香港一些青年人不滿現實的發泄,不可能成氣候,言下之意是,不必大張旗鼓地遏止「港獨」。

  持有這兩種觀點的,不乏具一定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或公眾人士,他們的動機也許不壞,但是,10月12日第六屆立法會第一次大會的情景,實在是令他們失望。

  梁頌恆游蕙禎辱華播「獨」

  10月12日,第六屆立法會第一次大會的第一項議程是全體當選議員宣誓就職。多達15名反對派議員在宣誓過程中添加語言內容或行為動作。其中3名屬於「本土派」的議員─姚松炎、梁頌恆和游蕙禎,在誓詞中增加內容或改變內容,梁頌恆和游蕙禎特別惡劣,不僅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旗幟,而且稱「中國」為「支那」。

  立法會秘書長允許其中12名議員過關,姚松炎、梁頌恆和游蕙禎都被要求做二次宣誓,但是仍不得不裁定「無效」。游蕙禎在二次宣誓時,甚至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讀成粗口。

  梁頌恆事後狡辯稱,「Hong Kong is not China」只是事實陳述,正如「蘋果唔係橙」;把「China」讀作「支那」是口音問題,而「支那」一詞有很多含義,不覺得是侮辱。這是拙劣的詭辯。蘋果、橙是水果的兩個不同品種,而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兩種關係豈能相提並論!「支那」一詞早因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我國的史實而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靈,以梁頌恆平時發音來看,區別「China」和「支那」沒有困難,他和游蕙禎是故意而為,尤其後者竟然在誓詞中加插英文粗口。

  不能不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反對派議員人數如此之多地不遵守宣誓程序,其中若干人如此囂張地利用宣誓侮辱國家和全體華人,既是反對派在破壞「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歧路上越走越遠的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同特區維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不夠有力分不開。

  試問:假如在第五屆立法會第一次大會舉行議員宣誓儀式時,就嚴格把關,不容忍任何違反既定程序和改變既定誓詞的現象,那麼,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宣誓還會有多達15名反對派議員故意挑釁嗎?假如在第六屆立法會候選人提名階段有關當局嚴格把關,那麼,若干「漏網之魚」可能在宣誓儀式中胡作非為嗎?香港政治又一次以事實證明:委曲無法求全,姑息只能養奸。

  對待新一屆立法會反對派議員製造的「宣誓風波」,傳統「泛民主派」與「本土派」站在一起不令人詫異。值得關注的是,建制派出現不同反應:一是要求立即取消在第一次大會上被裁定宣誓無效的議員的資格;一是主張根據他們在10月19日第二次大會上再度宣誓的表現來決定是否允許保留他們議員資格。

  其實,要求立法會議員嚴格遵守宣誓程序,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加添在誓詞和宣誓儀式中的言和行,完全可以留待其他場合發表,而對宣誓表示敬畏。敬畏宣誓,是做立法會議員的應有之義,利用來表達政治立場和觀點,是有關人士對其政治職業選擇的自侮,也展示他們政治水平低下。

  在政治上,盡可能縮小打擊面是一種可以理解也廣為使用的政治策略。但是,政治策略不能幹擾政治原則,此其一;政治策略更不能取代政治原則,此其二。這兩點也是普遍認同的政治準則。

  政治法律底線必須堅守

  不能不指出,在阻止「本土自決派」和「港獨派」參選第六屆立法會時,有關當局的政治策略不無干擾政治原則之嫌,既表現在「確認書」未被發揮實際成效,也表現在審核「本土激進分子」參選資格時存在着「雙重標準」。這一點,在香港法院審理被取消資格者提請的司法覆核時會被揭露。

  同時,香港社會依然流行香港居民人權高於中國國家主權的錯誤觀念,追求「本土自決」和「港獨」被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來掩護,以致不少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或公眾人士主張向反對派「求和」而不惜移動「一國兩制」的法律底線和政治底線,不啻以政治策略代替政治原則。

  基於政治現實,主張盡可能縮小對於反對派的打擊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着「本土自決」和「港獨」取代「真普選」成為引領反對派陣營的政治旗幟,「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到了必須堅守法律底線和政治底線的關口。堅守「一國兩制」法律底線和政治底線必須寸步不讓,需要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勇於擔當。

  中央高度關注香港政治形勢,並為維護「一國兩制」垂範。然而,不能不批評一種顯然矛盾的現象:對於反對派挑戰、干擾和破壞既定程序的言行,有人採取容忍的態度;對於愛國愛港力量打擊「本土分離勢力」的提議,有人卻以不符既定程序為由否定。「既定程序」成了曲意逢迎的彈簧!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