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風暴席捲全城,「風眼中心」的梁頌恆及游蕙禎可說是「抽水抽着火水」,相信他們也沒想到會引發如此軒然大波。
根據《宣誓及聲明條例》19條,立法會議員須於其任期開始後盡快作出宣誓。條例列明「盡快」,責任在議員一方。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已提出讓兩位議員再次宣誓,其實此舉應由議員主動提出,哪有主席主動三催四請?其後,梁君彥容許二人再次宣誓即被批「軟弱」,結果並不討好,兩邊不是人。
現在,梁游二人因立法會「流會」而無法宣誓,雙方招來招往。青年新政標榜「自決」,是較激進的「民主派」。但從梁游二人近期的表現及態度,筆者不禁問:「衝去邊度,哪裏勇武?」
立法會選舉期間,我曾在新界東地區目睹這個團體的競選,尤其是梁頌恆,他倚着梁天琦的「光環」,選舉期間有年輕助選團及追隨者。現在終於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大展拳腳」,可惜結果卻差強人意。與其說他是政治新星,倒不如說是靠「二手光環」而上位的「政治keeper」。
筆者已年過三十,在許多人眼中已是「老餅」,按照不少當今年輕人的思路,三十已步入「麻甩之年」,其思想及行為已呈「回塘」狀態,不值一哂。但梁游二人呢?前者是梁天琦支持者的「影武者」,後者是人稱「游BB」的網絡女神。如今二人「又要威又唔識戴頭盔」,表現進退失據,支持他們的選民有什麼感受?
其實「支那」一詞源於九世紀初,通過佛教交流傳入日本。日本侵華期間「支那」被用作對中國人的蔑稱。其後中華民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正式禁用「支那」一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支那」亦正式在日本公文及傳媒中消失。梁游二人辱華的行為,如何狡辯也是兜不了。
除了梁游二人,另一位鄭松泰也「攝石人」上身,在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場後,將他們席位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倒插」,就算即場被工作人員制止,仍依然故我繼續「表演」,其後更發生口角,成為今屆立法會第一個被趕出會議室的議員。其後他在Facebook回應,指此舉是「代表港人倒插區旗」。又是這種「口頭勇武」式辯解,不會生厭嗎?
近日的立會風波中,另一位值得留意的是梁美芬。她走得很靠前,一副烈女上身,以義無反顧的姿態打頭陣。筆者不完全認同她的作風,但亦認同她早前對梁游二人的批評。從政不是「嘴巴向前,身體向後」的舉動為好,畢竟從政不是口頭勇武,而是要身體力行。 (本文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