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民資去哪兒了?

時間:2016-10-19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資金「蓄水池」

  一邊是「斷崖式下跌」的民間投資增速,一邊是持續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今年的中國極為明顯。現在要問民間投資去哪兒了,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房地產市場。確實,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資金「蓄水池」。這不僅對實體經濟形成明顯的「抽血效應」,也正在改變企業家的心態。/大公報記者 賀鵬飛

  「如果不是買了兩套房子,我今年恐怕要虧死了。」說起今年的經歷,老金心情非常複雜,不知是悲是喜。

  今年50多歲的老金是蘇州一家紡織企業的老闆。在過去20多年裏,他一直在紡織行業摸爬滾打,最紅火的時候企業年銷售額接近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利潤超過300萬元。不過隨着各種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以及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去年利潤不到100萬元。

  老金的炒房故事

  特別是今年以來,由於市場萎縮,下游廠商的生意也不景氣,其中一家與老金長期合作的企業甚至倒閉,拖欠老金的近百萬貨款短期之內沒法償還。還有一家企業老闆破產跑路,也導致老金損失了30多萬元的貨款。

  「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這幾年倒閉、跑路甚至自殺的見得多了。」老金嘆了一口氣說,很多原來的生意夥伴都陸續改行了,其中一些人專門炒股,並在去年上半年賺了一大筆錢,但也在隨後的股災中損失殆盡;還有一些人開起了所謂的投資公司,「其實就是在放高利貸。」

  今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又吸引了老金的很多朋友,他們想方設法從銀行貸款,甚至借高利貸去炒房。在朋友和家人的一再勸說下,年初老金也投資近500萬元,在蘇州購置了兩套房產。

  老金說,自己投資觀念比較保守,以前生意不錯的時候,每年利潤的大部分都用於企業的滾動投資,還有一些存到銀行或購買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房子除了自住的,就只給女兒買過一套,「純粹是為了投資而買房,今年還是第一次。」

  不過,也正是這項投資讓老金獲利頗豐,年初購入的兩套房產,至今已升值200萬元左右,足以抵銷其今年的各項損失。

  老金所在的蘇州是今年中國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之一,名列業界評出的樓市「四小龍」,因此也吸引了各路資金大量湧入。

  蘇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蘇州民間投資完成2290億元,同比增長6.2%。表面上看,這一增速高於全國民間投資增速4.1個百分點。但仔細來看,其中民間房地產開發投資1056億元,同比增長21.3%,佔民間投資總額的比例達到46.1%,較去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如果剔除房地產投資,同期蘇州民間投資增速為-4%!民間資本的流向由此可見一斑。

  「脫實向虛」進程加快

  「今年民間投資增速急劇下降的同時,恰好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房價迅速上漲的時期。」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沈坤榮指出,房價的快速上漲,表面上支撐了經濟發展,但反過來也可能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增長動力,比如增加了工商業運營的成本,有可能會進一步降低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雲賽智聯、天和防務等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拋售房產彌補虧損的消息,也一再強化人們對「做實業不如炒房」的認知。

  老金認為,房價上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投資無門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一個投資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導致民間資本和銀行貸款大量流入房地產市場,加快了民間投資「脫實向虛」的進程。

  央行數據表明,9月份貸款增長1.22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長4759億元,佔比高達39%。中國人民大學上月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5萬億貸款中,有至少2.3萬億投向了購房貸款,另有1.1萬億貸款投向房地產開發企業,合計至少有46%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市場。

  江蘇一位銀行業人士坦言,今年中央採取較為靈活的貨幣政策,本意是希望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和金融等虛擬經濟領域。這一方面助長了虛擬經濟的泡沫,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實體經濟的困難。

  「在當前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銀行大多採取保守策略,寧願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他說,銀行也面臨業績考核的壓力,特別是隨着不良貸款率的上升,銀行自然會優先向政府項目和房地產等低風險領域提供貸款,而不是風險較高的實體經濟領域。

  銀行信貸政策不利實業

  老金也抱怨道,做實體經濟的民企想要貸款可謂難上加難。他說,在這個流行「賺快錢」的時代,願意安心做實業的企業本來就越來越少,很多人都認為做實業不如炒房,而銀行的信貸政策起到了很不好的導向作用。

  雖然從炒房中受益,但是老金還是堅持認為,收益和風險總是成正比。「虛擬經濟雖然賺錢快,但風險也非常高;實體經濟雖然辛苦,但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沈坤榮也擔心,房地產等虛擬經濟的火爆會進一步擠出實體經濟領域的民間投資,使得去工業化的進程加快。「對於中國這個人口眾多,且勞動力素質不是太高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