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冬勝預期「一帶一路」倡議將刺激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有助鞏固本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人民幣月初正式進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大大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市場普遍預期,隨着「一帶一路」項目逐漸落實,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能夠促進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包括支付、融資與流動性供應,更有助服務和支持「一帶一路」的各大小項目,推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香港最早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配套設施比較完善,也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即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餘額)約7360億元人民幣,雖然較去年底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球最大。此外,根據環球銀行電訊協會(SWIFT)今年九月發表的報告,香港仍是首要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
港可成一帶一路財資樞紐
隨着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一步發展經貿聯繫,滙豐預期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使用量將持續上升。此外,滙豐料「一帶一路」能進一步刺激香港人民幣的業務,包括債券的發行和投資產品,通過在港籌集足夠資金以支持該計劃下的一些海外發展項目,將使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
在資金融通方面,王冬勝指銀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帶一路」的項目需要大量資金,除了依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及絲路基金,還需要通過其他途徑籌集資金。他說:「香港的法制完善、稅率較低,具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成熟的資本市場,能夠為倡議提供全面的金融配套。」
舉例說,馬來西亞和泰國共同發展區域(Joint Development Area, JDA)的天然氣管道發展計劃,前期融資額達2.07億美元,即由滙豐擔任相關項目的財務顧問等角色。
王冬勝續說,香港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多渠道融資平台,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帶一路」各項目的企業財資中心樞紐,負責項目的財資管理、債務融資安排及私募股權投資,並充當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跳板。
在協助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方面,他說香港幫助內地企業在國際投資和融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提供了多種專業服務,包括會計、仲裁、法律、風險管理及諮詢。企業可以盡量利用這些服務開拓市場和控制風險。
沿線市場風險存差異
另方面,與其他投資項目一樣,王冬勝指企業拓展新的業務,最重要是評估有關項目是否配合公司本身的業務發展需要。當然,企業亦必須評估各方面的風險,包括法規、宏觀經濟、資本限制、勞動力、地緣政治等方面。由於沿線國家的經濟政治條件不同,企業要審慎評估各項營運風險。
在「一帶一路」方面,滙豐表示經常鼓勵香港企業應該主動認識和了解整個倡議的發展,這有助企業評估相關項目是否適合其需要。然而,更重要是在過程中明白如何運用自身優勢,掌握更多機遇。
例如香港在金融、物流、貿易及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能有助推進「一帶一路」的實施。
在這項倡議下,正當沿線的國家啟動大大小小的基礎建設,積極尋求融資渠道的同時,區內的債務市場的發展也會因此而活躍起來。
概括而言,滙豐指香港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區內重要的貿易樞紐,更是國際航運及物流中心;既擁有國際經驗,同時也擁有多元化的專業人才和出色的管理文化,相信能夠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扮演平台角色,在多個專業範疇上提供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