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綠色債券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時間:2016-10-17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中銀香港認為,未來香港可爭取在綠色債券的議題上擔當重要角色,以進一步突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中通社

  近年綠色債券在全球各個金融市場興起,成為投資界的熱點。在國際社會與內地日益着重環保減碳、新能源與企業責任的氛圍下,預料綠色債券的熱潮將會持續升溫。香港市場可抓緊相關市場趨勢,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中銀香港策略員 羅羽庭

  什麼是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是鼓勵發展環保事業、減少污染的新興金融工具之一,其結構和價格與一般債券無異,但所籌集的資金必須用於清潔能源、節能減碳等項目或業務。

  根據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訂立的綠色債券原則(Green Bond Principles),綠色債券須有四大組成部分,一是募集資金用途(Use of proceeds),即發行債券所得的資金必須用於綠色項目,包括再生能源、減排、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相關等項目,並須在法律文件上作適當披露;二是項目評估與篩選的過程(Process for Project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綠色債券發行人須明確指出其選定綠色項目的過程、條件等;三是籌得款項的管理(Management of Proceeds),發行人須提供妥善追蹤有關款項的機制,設定程序確保該筆資金用於綠色項目上;四是完善的匯報(Reporting),發行人應能隨時提供相關綠色款項配置的資訊,透過完善的溝通機制盡量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中國成為綠色債券最大發行國

  綠色債券由西方先進國家率先推出與發行,但中國在國家政策推動下,自去年底開展綠色債券市場後,目前已成為綠色債券的最大發行國,發行規模達190億美元(約127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發行總額的四成(見圖1),並大力推動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歷史新高(見圖2)。

  最主要的推動力,是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了國家的重要戰略之一。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其中包含發展綠色金融。人民銀行、發改委等多個部委都出台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在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上,中國作為G20峰會的主席國推動將綠色金融列入議題,並提交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最後綠色金融寫入G20公報。國家推動綠色金融,是透過選擇性融資渠道與政策紅利,推動全國經濟結構轉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在信貸上重點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另方面加快推動企業退出「兩高一剩」行業。

  香港可積極配合綠色金融發展的熱潮

  市場分析指,中國對綠色項目的投資需求達二萬億至四萬億元人民幣,大部分須透過民間資本支持,故預料中國未來對綠色信貸的需求會持續升溫。

  雖然目前最主要在境內債券市場發行,但部分具規模的綠色債券發行也在境外市場發行,包括中國銀行七月份在國際市場發行總值3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共獲得2.5倍超額認購。

  今年初香港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表示政府會發展綠色金融,並鼓勵業界參與。機管局亦將探討利用綠色債券作為融資渠道的可行性。金融發展局五月曾發表題為《發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的報告,建議於短期內由受政府和公營機構管制的發行人,發行綠色債券,吸引新投資者來港。

  不過,本地綠色金融的發展仍相對滯後。雖然領展於七月發行了五億美元的綠色債券,以體現為持續發展作出的承諾,但整體綠色金融尚未在本地蓬勃發展。

  未來,香港可爭取在綠色債券的議題上擔當重要角色,以進一步突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首先,在國家綠色戰略中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一方面打造有利的綠色融資平台,積極協助內地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吸引本地和海外基金參與投資,另一方面協助海外投資者進入境內債券市場,投身內地增長迅速的綠色金融發展。

  同時,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透過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再者,積極建立綠色金融品牌,打造綠色金融產品的平台,透過政策紅利、稅務優惠等,吸引各類機構在本地建立綠色債券指數、基金,鼓勵商業銀行向零售投資者推廣財富管理產品,從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與地位。銀行業界也可把握機會,研發相關的創新性債券產品,擴闊債券市場的發展空間及潛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