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政府能夠適度減辣,就可讓樓市回復動力,二手樓市成交量也可以回復正軌
上星期差餉物業估價署發表,香港住宅各類單位的整體售價指數,最新的8月份指數為287.4,較對上一個月的數字,單月上升1.9%,是自今年3月重展升浪以來,按月升幅最大,樓價再升會否加重市民負擔?
上周筆者嘗試以兩個國際性調查的香港排名,來分析一下現時香港樓市的情況,今周筆者留意到另一個國際調查的排名,有關調查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最新香港競爭力排名下跌兩位至全球第九。前8位的城市,分別是瑞士、新加坡、美國、荷蘭、德國、瑞典、英國及日本。
報告特別指出,香港在基建方面名列全球第一,而且金融業發展完善。香港表現最差的範疇是市場規模(33位)及創新(27位)。報告形容香港正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金融中心發展成為創新基地。
相信大家亦有留意到,隨着訪港旅客減少,本地零售市場的總消費貨值已經連跌18個月,根據統計處最新發表,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39億元,按年下跌10.5%,而今年首8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10.2%,零售市道持續低迷,自然亦會拖累整體零售業的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大 可吸引外資
與此同時,樓市的整體市場規模亦有所回落,儘管按土地註冊處的數字,雖然第三季一、二手交投均顯著上升,但整體而言,今年樓市成交量仍然少於去年,特別是二手市場成交量,今年頭9個月,整體二手註冊量只有不足28000宗,估計全年註冊量有機會跌破40000宗,成為過去20年新低,比對於2年前下跌兩成以上,比對於六年前(2010年辣招實施的一年),更大幅回落68%,該年全年二手成交量接近12萬4000宗。
總結而言,雖然香港地方有限,整體市場規模自然會有所局限,但作為國際性金融中心,市場規模是相當重要,只要市場規模大,才可吸引更多外資來港投資,「要做大個餅,先可以令香港有更大的吸引力」,筆者認為既然本年的註冊量已被預視為創30年來新低,政府現階段亦應該考慮調整樓市措施,適度減辣,讓樓市回復動力,讓二手樓市成交量可以回復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