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權與主權是命運共同體\鄭赤琰

時間:2016-09-30 03:15:48來源:大公網

  筆者年幼時,適逢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一九三七年發生「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由此全面爆發。這時離一九三一年日本開始入侵東北,已經過了若干年。日本佔領東北進入北京後,狼子野心暴露無遺,全民救亡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

  當時筆者在馬來西亞出生,六歲那年,日軍南下侵略整個東南亞,馬來西亞迅速淪陷。日軍佔領馬來半島後,打到哪兒殺到哪兒,且專挑華僑來殺,殺人魔王山下奉文更以「馬來西亞之虎」震懾四方,連六歲大的小孩聞其名已知恐懼。長大一些,在父輩們的交談中,得知吉隆坡、柔佛、新加坡等大城市遇害的華僑家家無全口,小地方被滅村的也有。小小年紀感受到的不是童年兒戲的歡樂,而是人間戰禍的悲痛。

  戰後,我人生第一天上學,便跟着老師高唱《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在海外華僑中傳唱時,還未成新中國國歌,但歌詞與振奮人心的旋律,早已在日軍刀鋒過處的南洋華僑中,被當作救亡曲來傳唱。在生命處於絕望時,最大的希望便是中國不會亡!

  要人權必須鞏固主權

  以上這段文字,用做本文討論人權與主權命運共同體的開場白,更具意義。當下有些港青不知抗戰時期的救亡運動,更不知有鴉片戰爭後的八國聯軍瓜分中國,加上地方勢力推動「軍閥割據」,中國四分五裂,血性的中華兒女如孫中山,才會奮不顧身推動辛亥革命。與此同時,另一批青年有感於全民武裝才是救國的有效良方,毅然在延安建立救亡武裝基地。孫中山死前告訴國人:革命尚未成功。他說自己一生致力於革命事業,是要爭取世人以平等待我同胞。毛澤東也告訴國人,過去百年中國逢戰必敗,根本原因是國人缺乏「賽先生」(science)與「德先生」(democracy)。孫毛兩人的救國動機可說同出一轍:要人權必須要鞏固主權。

  主權是國家存亡的根本,中國弱勢抵擋不住外來侵略,主權也就蕩然無存。孫與毛都深知要維護中國人的人權,必須先振興中國。孫中山說自己投身革命事業是要世人以平等待我中國人,毛澤東教導國人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國救亡運動的兩位領袖,都在國難中體會到要人權必須先要主權,兩者是命運共同體,國家失去主權,國民便喪失人權。日本侵略軍在華隨意殺人,正好說明先拉倒中國主權再拉倒中國人權。港青有人不願讀中國歷史,不知中國政府將主權視為神聖不可侵犯。對「台獨」「藏獨」「疆獨」與「港獨」,中央政府既有責任維護國家主權,便必須要確保主權之牆滴水不漏,嚴拿重緝分裂國家主權的組織。為了維護主權動用重典,絕不是「獨裁」,更非「專制」,因為主權的尊嚴與完整絕無妥協的餘地。對內部分離主義絕無妥協餘地,對外來瓜分列強也一樣沒有妥協的空間,否則便不是民主,是投降、亡國。

  為什麼說維護國家主權要用重典?實施重典不是不民主,因為一旦主權不保,人權也跟着像「骨牌」那樣倒下,失去人權還說什麼民主?中國近代無論是孫中山的民國,或是毛澤東的共和國,對清除破壞主權的叛亂抓得非常緊,因為近代中國所處的國際政治環境、面對的敵人,不是虛擬的。日軍在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長達八年,殺害我同胞不下三千萬人,這是虛擬的敵人嗎?八國聯軍瓜分中國,予取予奪,是虛擬的敵人嗎?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接着冷戰,中國仍被外強圍堵,在台灣海峽,還有美國第七艦隊游弋,展開軍事對峙,間中還有韓戰與越戰,既有軍事制約,更有經濟封鎖。試想處在這樣危險的國際環境中,中國政府能不嚴防死守以維護主權完整嗎?

  「港獨」顛倒是非關係

  說到「港獨」,港青中有人不更國難世故,竟然無感於鄧小平決然地要收回香港主權的歷史,要求將鴉片戰爭失去的香港切割出去,另行「獨立建國」。這不但是對中國歷史的無知,更是對中國的國難無感,將主權與人權的關係是非顛倒。任何對國際人權法有認識的人,都會告訴這些港青,在個人追求人權的同時,也要追求對國家的責任承擔,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絕非互相抗拒。對國家履行的責任,便是竭盡所能維護國家主權完整。要求「港獨」,是分裂國家主權,在香港歷史背景下,這是挖中國的歷史瘡疤,更是挖中國主權的「牆角」,同時也侵害中國人的人權。因為舉世都沒有無主權的人權,人權存亡的先決條件是國家主權,主權與人權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港獨」的藉口是中國政府不尊重人權,連聯合國都不敢說的這句話,卻由幾位入世淺薄之青年信口開河,妄自菲薄中國!港人閱世已深之士當會有自己的判斷,更何況「港獨」衝着中國主權完整的敏感神經,又怎能不被十三億人民聲討,怎能避過分裂主權的人禍?所謂「初生犢不畏虎」,一語道盡了年輕不識不怕的世情!若由無知來引領有知,那真是香港的不幸矣!

   原中文大學政治系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