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半年度報告顯示,隨着家庭債務增長放緩,本港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去年第四季的66.5%降至今年第二季的65.8%。住宅按揭貸款增長於上半年亦見放緩;新造按揭平均按揭成數由2009年推出「辣招」之前的64%,降至今年七月的53.3%,供款與入息比率亦下降約6個百分點至33.8%,反映本港銀行有足夠的緩衝,以承受物業市場帶來的風險。
不過,金管局在《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內指出,置業負擔能力依然偏緊,樓價與收入比率於第二季仍維持在14.0的高位,接近1997年的高峰值14.6。第二季收入槓桿比率為62.9%,遠高於約50%的長期平均值。本港住宅物業市場自第二季起回穩,樓價自第二季以來亦隨成交量回升而有所上升,其中二手樓價於第三季持續上升。受人民幣兌美元持續面對貶值壓力,本港離岸人民幣銀行業務亦有所放緩。截至今年六月底,人民幣貸款餘額較去年底下跌3.4%至2873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新發行的點心債總額則為1269億元人民幣,按年下跌29.4%。
本港零售銀行的業務表現方面,今年上半年的稅前經營利潤較去年下半年增長14.9%,主要原因是營運成本下降。淨息差則由去年第四季的1.3%,微升至今年第二季的1.33%。資產質素則稍為轉差,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2015年底的0.69%上升至今年六月底的0.8%,但按歷史標準衡量則仍屬穩健。此外,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恢復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