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家科技發展為港青開創廣闊天地\崔寧

時間:2016-09-26 03:15:40來源:大公網

  上周六,「創新科技博覽2016」在位於香港灣仔的會議展覽中心揭幕。這個為期八天的展覽,展出國家近年在高新科技方面所取得的五十項驕人成就,其中包括了量子衛星通信、北斗導航系統、商用大飛機、深海探測技術、「天河二號」超級電腦和高鐵等項目。展覽主辦機構還邀請了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組成「科學夢之隊」與觀眾分享科研創新的經驗和體會,堪稱一次科技創新的盛宴,是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了解國家發展、壯大、富強的一個機會,也是激勵自己的好時機。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致辭時指出:世界科技創新的浪潮勢不可擋,今天的香港需要的是融入世界潮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而不是成為孤島與外間隔絕。作為展覽主辦方團結香港基金的主席,董建華的一番話可謂語重心長。

  「創新科技博覽2016」不僅在國慶前夕向港人展示了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和發展,也展示出以科技創新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趨勢,以及香港未來發展可行的方向。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要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不僅要在這個發展中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而且亦要在國家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參與其中,並且做出應有的貢獻。

  科技進步展現國家實力

  面對國家科技進步與發展,香港青年不是也不應滿足於做一個旁觀者。香港發展創科事業有「一國」和「兩制」的雙層優勢,除了吸引國際頂尖的研究機構外,香港可以更積極地在國家和地方層面與內地合作。目前,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等共建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去年,有五所新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成立,在多個領域進行研發。多年來,香港與內地在生物醫藥、電子通訊、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領域進行研發合作,並取得進展。

  香港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和創造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回歸祖國後,更是如此,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都在千方百計地培育和創造這樣一個良好的條件。

  眾所周知,在不久前發射的天宮二號進行的國家登月計劃第二步的各項實驗中,其中的三個實驗項目「太空養蠶」、「雙擺實驗」和「水膜反應」就來自於香港中學生2015年太空設計大賽中獲獎的項目。

  香港青年在科技創新發展上的潛力不容低估。港人熟悉的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王滔,2006年在深圳創立大疆公司,研發民用小型無人機,其DJL航拍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為七成,並被美國《福布斯》評選為十大中國創新人物之一,這個架着一副眼鏡,顯得有些靦腆的香港青年,正是追趕時代潮流,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榜樣。這個八零後青年能做到的,相信其他青年人只要努力,也會同樣有機會。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香港青年聯會第二十四屆會董會就職典禮」致辭時,建議香港青年社團領袖和青年朋友思考一個問題:香港青年作為一個整體,在國家和平崛起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過程中應該有什麼樣的角色和貢獻?香港青年應該以什麼樣的視野、胸懷和擔當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自立自強?這是期待,也是鼓勵,只有認清了方向,找準了定位,「香港青年的太空之夢、科技之夢、人生之夢,一定能夠與中國夢同步放飛」。

  青年對未來要有承擔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國家「十三五」規劃推動大眾創業,技術創新和新產業發展,以此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香港在國家發展的機遇中要尋找契機,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就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夜郎自大,尤其是在創新科技發展上,應當而且必須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借助國家科技發展進步的優勢,通過合作交流,擴大香港科研實力,增加科研投入,以及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現有的科技發展環境。

  國家科技發展為港青開創廣闊天地。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鞭策。香港青年是「一國兩制」事業的接班人,是香港未來的希望,應當以香港的發展為己任,肩負起責任和義務,而不是抱怨、自負和對抗,應當獻身社會發展,為香港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家科技的飛速發展與進步,香港青年應當引以自豪,並認真思考自己能為國家發展和香港的未來做些什麼,這才是積極的態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