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教師倡中史必修非必考

時間:2016-09-26 03:15:38來源:大公網

  教育局本月再次檢討現行中史科和歷史科初中課程,並進行為期一個月諮詢。不少有心人一直希望教育界能改進中史教育。中史教師會理事黃家樑批評,香港歷史氛圍弱化,容易被政客歪曲歷史作政治表述,建議將中史定為必修但非必考,讓學生有全面的歷史觀。\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近年「港獨」歪風入侵校園,有指由於歷史教育不足,坊間亦有不少聲音要求改進歷史教育。教育局本月再次檢討現行中史科和歷史科初中課程,有望正本清源,讓香港下一代認清歷史,中史教師對改革有不同的期望。

  在《大公報》近期舉辦的歷史教育沙龍上,黃家樑直言,香港歷史氛圍弱化,「過去六、七、八十年代,出現大量與歷史相關的武俠小說、電視劇等,那些『秦始皇』、『東周列國志』都製作認真,歷史氛圍大;現在不但歷史劇少,就算有都缺乏歷史考究,不但弱化歷史,甚至多了一些負面的東西。」

  歷史教育幾乎真空

  黃家樑認為,歷史氛圍弱化,造就了「政客為了自己的政治表述而將部分歷史『古為今用』」,但卻隨意歪曲史實。他舉例,曾有電台節目訪問學者宣稱「香港回歸前是『依附海洋』,回歸後內向依附、依賴了中國」,但事實上香港人在上世紀70、80年代改革開放已到內地設廠從商,令香港經濟成功向服務業轉型,兩地一直有密切的連繫,但政客為了論證心目中的政治表述,隨意將歷史事實刪減挪用。他說,歷史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於認清史實根據,可惜現在社會歷史教育幾乎真空,學校更需要做好這方面教育,做好補底工夫,否則年輕人對中國歷史及社會認知將出現混淆。

  中國歷史教育學會理事陳志華亦認同,曾想找一些具意義的歷史影片予學生觀看,但遍尋不獲,社會缺乏一個好的學習歷史環境。他說,香港學生對中史未必特別有興趣,如果仍長篇大論講授古代史,學生會覺得沉悶而缺乏興趣。他認為,目前高中課程採「4+2X」或「4+3X」形式,除了選修中史科,否則學生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再涉獵中史。

  誤解兩地關係割裂

  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說,如果有人未讀通中史,會誤解過去陸港兩地關係割裂。他倡議加強提升學生相關的歷史知識、歷史基礎和歷史觀,例如鴉片戰爭前香港根本就是中國領土,九七回歸就是香港主權重歸中國。他重申,有困難不代表就此撒手不理,「現在社會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沒有共識就不去討論,這種不去面對問題的做法,只會令問題如滾雪球般愈積愈大。」

  李偉雄強調,中史與港人生活息息相關,應該提高學生能力而非否定,「目前學校在課程和人手上都達不到效果,如能在報章、雜誌和電視劇下功夫,節目裏多做一些歷史背景的介紹,會對社會學習歷史氣氛有正面幫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