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強調,投資者要嚴肅對待自己的投資責任,要了解自己買的股票,不要輕信小道消息
資料圖片
上周五中保監公布內險機構可透過「滬港通」買入港股,令更多內地資金買港股,不過近日就有不少內地新聞網站轉載一些批評本港「老千股」盛行的文章,稱本港並非如想像中遍地黃金。港交所(00388)回應內地媒體《上海證券報》表示,已準備就退市機制諮詢,最快將於明年首季諮詢市場各方。又指出,警示投資者是必要的。港交所未來會更多地提示市場,讓投資者了解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的不同。
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近期透過「滬港通」流入港股的北水增加,反映有更多的內地投資者來港參與投資。不過,「滬港通」推出近兩年,對於一些內地的投資者卻有慘痛的經歷,近日就《上海證券報》刊發一篇報道《「老千股」頑疾》,講述有內地投資者買下了香港的「老千股」,公司透過大折讓配股,再合股的財技不斷從市場集資,卻令股價不斷下跌,最終令投資者血本無歸。因此文章提議「香港應引入更嚴厲的退市機制,提高執法效率」。
港交所的回應指出,就現時的退市程序,該所即將於明年展開諮詢。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於網誌上亦有談及「老千股」,將有關供股、配股及合股等常用於「老千股」上的再融資財技比喻作廚房裏的菜刀一樣,好人會用於切菜切肉,壞人會拿它來殺人或搶劫,而有關再融資制度好處是為有經營困難的公司解困,因此,不能為幾個壞人就把所有菜刀都收起來。他強調,最重要的監管責任應落在事後強而有力的追責,以阻嚇潛在壞人。
嚴肅對待自己的投資責任
此外,李小加於網誌上,強調投資者要嚴肅對待自己的投資責任,要了解自己買的股票,不要輕信小道消息。新手就要盡量投資那些人人皆知、往績良好、信息披露充分透明、風險較低的公司。此外,李小加早前亦表示,會加強上市後監管,加大執法力度,特別是強化退市機制,防止所謂的「殭屍公司」或「殼公司」長期滯留市場、浪費資源、拖累市場信譽。
目前港交所的除牌程序是根據《上市規則》第17項,除牌程序共有四階段,停牌的公司於第一至三階段期間只要達到港交所的要求就能提出覆牌,每個階段為6個月,第四階段則是取消上市發行人的上市地位。
中金再生退市歷時三年
今年中國金屬再生資源便因此被取消了上市地位,該公司於2013年1月28日停牌,並於今年於2月4日被退市,歷時逾三年。至於今年亦有一些上市公司如DBA電訊(03335)及浩倫農業科技(01073)在第三階段除牌程序時,公布了一些重大收購或反收購,讓港交所重新審理其申請,故即使過了第三階段的除牌程序所定下的時間,亦未被取消上市地位。
另外,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就上市改革諮詢文件發出正式回應,反對諮詢文件的改革內容。該商會指出,而現行架構行之有效,沒有需要改變,應要持續現行的三層監管架構。並指出有關建議是證監會試圖全方位控制監管及上市事宜,令權力只集中在少數人而欠缺制衡作用。同時認為,文件恐損害市場發展及令香港倒退成「小圈子」利益主導,憂慮實施建議會窒礙市場發展,並令金融市場地位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