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波幅炒作的心理陷阱

時間:2016-08-28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吉利汽車經營狀況顯著改善,在資金追捧下,股價突破長期區間頂部,越升越有

  每個人在作出一個決定前,無可避免會受一些因素所左右,心理學稱之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有時候這個錨與我們需作決定的處境相關,但有時候與我們的決定是毫不相干,根本毫無道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與心理學家Amos Tversky共同進行實驗,詢問參與實驗者:非洲國家佔聯合國成員國比例,但在作答前,他們須轉動一個標註1至100數字的幸運輸。結果,轉到小號碼的,普遍表示非洲國家佔較低比例;相反,轉到大號碼的,往往表示非洲國家佔較高比例。舉例說,轉動到10的,回答佔比是25%;轉動到65的,回答佔比是45%。由此可見錨定效應的威力。

  運用到港股情況。散戶投資者喜歡炒作吉利汽車(00175)股價區間波幅。吉利股價在過去三年處於2.5元至4.5元區間上落,所以股評家往往建議散戶待吉利股價跌穿2.7元時買入,升穿4.3元沽出。雖然2.5元或4.5元與公司價值沒有任何關連,屬於隨機性居多,只是這種策略在過去一段時間頗為奏效。然而,吉利在今輪升浪衝高至6.17元水平,投資者若在4.3元沽出,便錯失豐厚利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