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稱,截至本月22日,若按單幅地塊總額超1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交溢價逾50%兩大標準計算,內地土地市場年內「地王」共208幅,累計土地出讓金5526.8億元。
得益於市場流動性的總體寬鬆、樓市政策的整體偏鬆,及開發商銷售業績的持續向好,今年內地土地市場交投持續暢旺,各類「地王」不斷湧現。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今年至本月22日,年內單幅總額超10億元的「地王」已達296幅,其中有147幅地塊的成交溢價逾100%。全國範圍單幅土地成交總價超百億元的「地王」共四幅,超50億元的有23幅,另有75幅地塊的成交總價超30億元。
盧文曦指出,按單幅地塊總額超1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交溢價逾50%而誕生的208幅「地王」均源自一、二線城市,或受其輻射的城市。他明言,對一、二線城市而言,未來一年房價漲幅若不足50%,那些高價競得「地王」的開發商都可能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他補充說,目前「地王」推手多為「上市企業+國企」,鑒於其資金實力相對更強,其風險抵禦能力或更出色。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夏丹表示,「地王效應」的持續發酵,一定程度刺激了市場對房價的看漲預期,新房交投亦持續活躍。她預計,管理層已對資產泡沫、「地王」現象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