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去年汽車工業呈穩定增長態勢,連續第七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寶座
看好新能源、又看好汽車行業的話,可以吸納什麼股份?合理的結論之一可能是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市場給予該行業較高估值,如同對當年科技股般,反映寄予殷切期望,再加上來自政府的種種扶持,最終它會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是如一飛沖天的騰訊(00700)?這需要花時間和資本進行博弈。現在且從基本因素看起。大公報記者 陳盈妝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去年全年汽車工業呈穩定增長態勢。全年產銷量分別為2450萬輛和245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和4%,並連續第七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寶座。至於今年上半年工業板塊的整體表現,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一至六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近三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2%。41大類別中,行業利潤總額30個同比增加、兩個持平、九個減少;其中,汽車製造業的利潤總額達3104億元,同比增長6.5%,略高於工業平均值。
去年銷售同比增4.5倍
從表面看,汽車行業整體前景並非十分標青,歸類於汽車的電動車情況又如何?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指出,去年銷量中,新能源汽車佔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往下細分,純電動汽車銷售24.7萬輛,同比增長4.5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8.4萬輛,同比增長1.8倍。至於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累計產量已達28.5萬輛,同比增長為88.7%。銷量方面,單計新能源乘用車,乘聯會數據顯示,其銷量同比增長逾135%,達12萬輛。
和汽車總產銷量或是大熱的SUV車種相比,電動車的數目雖在上半年創歷史新高,但仍算是不足掛齒。不過,基數小,倒也意味着發展空間大。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作為一個相對新發展的行業,未來可開發空間大,可憧憬空間亦大。
他相信,面對傳統經濟的增長放緩,新經濟行業(以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互聯網+」等為代表)會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
誠然,2013至2015年間,中央和地方財政已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撥付各項補助資金。據《中國質量報》指出,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款項總額高達500億元左右。今年上半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對新能源汽車推出各種扶持政策,同時也針對以往出現的一些弊端,如騙補情況等,加強了監控及管理。
今年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確認五大措施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包括:加快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加快充電基建設施;擴大城市公交、出租車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完善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打擊「騙補」行為。
在三月、六月有多個國家部委均發出相關通知,包括三月初發改委曾發布《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鼓勵節能環保汽車推廣;提出停車場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充電設施建設比例不低於10%;落實充電補貼及用電價格政策等。三月底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批准新能源汽車首付比例可低達15%。六月中旬,發改委又下發《關於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確定對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扶持性電價政策。
須留意安全及配套
八月初,工信部亦有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相關工作的意見出台,包括提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動力電池革命,加快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完善政策體系,推進乘用車油耗管理辦法和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的出台;推進汽車生產企業信用信息平台建設等。
來自政府的具體補助措施,乃希望以新經濟行業發展,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加速製造業升級轉型的步伐,以及滿足對環保日益提高的訴求等因素。
溫傑表示,需考慮的是,電動車行業本身仍然面對安全問題、充電站數量不足、充電速度太慢和大眾消費習慣需要時間適應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