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勞動力成本主導商品價格

時間:2016-08-12 03:16:05來源:大公網

  國元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葉翔

  中國2016年7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出來了,為1.8%,連續兩個月低於2%。PPI(生產價格指數)為負1.7%。PPI負增長已持續53個月,近幾個月雖有改善,但仍然在負區間。再加上剛剛公布的貨幣數據,M1(狹義貨幣供應)增長25%,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到個位數,這使得心情略有所放鬆的政府官員、經濟學與部分市場人士又眉頭緊鎖,對通縮的擔心再次抬頭,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中國會像日本一樣進入漫長的通縮期。

  實際上,自2012年3月PPI首次轉負以來,負值的PPI已歷53個月,但CPI卻始終為正,且大多數時間都在1.5%以上,只有兩個月低於1%。PPI與CPI的長時間背離,這在全球經濟近代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

  如果PPI往下走,而CPI往上走,一種解釋是,流通領域附加的價格較高,且高於PPI下降的幅度。但過去幾年,在電商衝擊與作用下,流通環節發生了極大的變革,流通業效率提高,流通過程的差價總體上是減少的,而不是增加了。顯然,這種解釋不通。

  我們仔細分析CPI構成的七大類商品及相關服務,過去幾年對CPI的正增長有持續最大貢獻的是食品類。食品從原材料的生產到成型的食物,最後落入消費者口中,其間經歷或長或短的各個成本增加環節中,勞動力成本佔比最大,影響也最大。勞動力成本在過去幾年大體維持每年10%的增長速度,這使得食品超越其生產周期所帶來的供需變化造成的價格波動,總體價格持續上漲。

  在過去幾年對CPI增長產生負貢獻的主要是衣着、生活用品以及交通和通訊,這三大類商品與服務的成本構成中,勞動力成本佔據比重較低,在PPI為負的幾十個月裏,他們的價格基本上也是持續下降。

  但是,儘管這三類商品的出廠價格與PPI的下降幅度相當,但到達消費者手中時,由於依附了不少的服務,因此最終的價格下降幅度小於出廠時的價格下降幅度。再加上這三類商品及服務在CPI構成中權重不是足夠大,因而沒能夠把整個CPI拉下來。

  構成CPI的另三類商品分別是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居住的最大部分是房租,房租幾年來一直上漲。由於租售價比仍然很低,可以因此預計,房租未來幾年仍會持續上漲。

  醫療保健中有西藥和中藥,這兩部分過去幾年應該略有下降,但更大的醫療服務部分是在一直漲價,總體來說這一類商品與服務的價格是上漲的。

  最後一類教育文化和娛樂,最主要是服務,受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上漲。

  以上分析表明,CPI的持續上漲主因是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PPI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周期性低迷帶來能源與原材料價格的下跌。

  價格競爭時代落幕

  過去幾個月來,CPI構成中出現一個重要的變化,除了交通與通訊,衣着與生活用品這兩類商品的價格不再是負增長,而是轉為正增長。說明這兩類商品所在行業的整合已經完成或接近尾聲,行業中各企業的市場地位已經明確,行業的格局將進入穩態。各企業很可能將擺脫以價格作為最重要或唯一的競爭手段,開始逐步轉向依賴品質、品牌與服務來爭取市場擴張。

  如果上述判斷大體不錯,商品的價格將不再只是反映生產的成本,而更是商品質量、品牌與服務的體現。後者更多的是勞動、知識與智慧的結晶,這些要素也必然將隨着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上漲。這種情形應該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體現在交通與通訊上。

  居住價格表面上與勞動力的成本無關,反映的只是地租的變化。但由於租金是由家庭直接支出,自然隨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而提高,因而租金的變化也是與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高度相關的。

  這意味着中國的消費商品與服務價格將進入受勞動力價格主導的時代。換言之,只要勞動力價格存在持續上漲的動力,商品與服務價格就會不斷上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