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認為,深港通機制設計或借鑒滬港通經驗。初期投資者准入標準或與滬港通相同,未來有望進一步放寬/ 路透社
港交所宣布已經完成深港通開發及測試所需系統。另據媒體報道,中國證監會也在內部成立了「深港通」專項工作小組,專門協調各方工作,加碼深港通開通。可以說,深港通已經越來越近,呼之欲出。/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斌
深港通機制設計或借鑒滬港通經驗。滬港通的順利開通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可複製的共同市場模式,這一模式未來可複製到其他市場及資產類別。
一、深港通機制之展望
初期投資者准入標準或與滬港通相同,未來有望進一步放寬。目前滬港通要求內地投資者須為機構投資者,或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個人投資者。初期階段深港通或與此規定一致。往未來看,結合目前滬港通運行平穩但交易量偏低的現狀,我們認為其對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限制有望進一步放寬,增強交易的活躍度。
我們預計,初期深股通的標的範圍為深證300或深證1000成份股,以及深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範圍或保持不變。深市較滬市的一個結構性的區別在於,上市公司相對較多但市值相對較小。因此在標的範圍的選擇上,若從流動性的角度考慮,深股通的標的範圍或傾向於市值較小但流動性偏好的公司。
符合上述要求的標的共有308隻,佔深交所上市公司的19%;市值7.5萬億元,佔深市比重的49%。若從覆蓋率的角度考慮,由於目前滬股通和港股通的標的市值佔當地市場比重均在80%以上(滬股通89%,港股通83%),因此深股通若與其相似,則合適的標準是選擇深證1000成份股及在港深交所同時上市的公司。這樣的標的共有1003隻,佔深交所上市公司的63%;市值12.4萬億,佔深市比重的82%。
港股通由於在市值上已經覆蓋了80%以上,因此我們認為其標的範圍不變的可能性較大。往未來看,隨着機制的穩定,「滬港通」和「深港通」的覆蓋率均有望進一步擴大,直至實現標的全部放開,並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一樣可參與新股、定增等一級市場。
深股通初期或同樣有總額度和每日額度限制,將與滬股通相近,總額度在3000億元左右,每日額度在100億元至130億元左右,或相應擴大港股通額度。我們預計初期深股通將與滬股通類似,同樣有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的限制,且由於深圳市場成交額較上海市場持平略低,因此預計深股通的總額度和每日額度也將持平或低於滬股通。港股通的額度有相應提升的可能。
預計稅費和成本將與滬港通類似,實際費用略高於QFII和RQFII。預計在稅率方面,深股通將與滬股通類似,暫免所得稅及營業稅,僅只付股息稅和印花稅。交易費用方面,香港券商對於滬股通的交易費率一般在千分之一以上,預計深股通開通後也將保持一致。
二、對兩地市場的影響
深港通與滬港通一樣,是聯通內地與香港及海外市場的一個橋樑。目前港股的估值處於全球窪地,但相對應的盈利增速卻並不低,因此屬於被低估的市場。深港通開通後,將進一步擴大內外資金的聯動,有助於內地資金進入香港布局被低估的港股。同時,海外資金投資內地股市也多了一個通道,有助於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
從海外機構投資者的配置邏輯及實際持倉來看,QFII較為青睞深圳市場的消費、醫藥及信息科技等板塊,對傳統周期性行業(金融、原材料、工業)中的部分個股也有一定配置。
與滬港通類似,深港兩地上市公司可能會被納入「深港通」。從目前滬股通成交較為活躍的股票來看,這些公司多來自於保險、銀行、食品飲料、交運、汽車、證券、家電和建材等行業。我們預計深港通開通後,這些行業中的相應龍頭公司同樣有望受到海外投資者的青睞。
從港股角度看,與滬港通類似,深港兩地上市公司可能會被納入深港通,可選擇其中優質標的提前布局。目前深圳、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共17家,遠遠小於滬港兩地上市公司的數目(69家)。在這17家公司中,目前僅有萬科A股對H股處於折價,其餘股票均為A股對H股溢價,這些具有A股溢價的標的就可考慮作為港股通的投資標的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