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新華社英文網站的評論指出,在經濟出現實質性改變前,中國不大可能採用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因此,中國沒有理由改變當前的貨幣政策方向。
評論指出,相對去年五次降準及五次降息,中國央行正非常小心及三思地使用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工具。在央行需要審慎的貨幣政策以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下,今年下半年也不太可能有頻繁的降準及降息行動出現。
暫不採取激進寬鬆政策
文中表示,央行通過包括逆回購和其他幾種的貸款渠道的公開市場操作調整了流動性。迄今為止,這些措施在保證足夠的貨幣供應和維護穩定利率及經濟增長方面已見效,可以說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已起到了預期的效果。據此,應確保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中國不太可能會採取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直到經濟出現實質性的改變。
文中明確,激進的存款準備金率寬鬆和降息不僅引起流動性過剩,也會抑制中國減少產能過剩和刺破資產泡沫的努力。更進一步的寬鬆還會導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上升。
中間價升275點兩月最勁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日大升275點或0.41%,創6月23日以來最大升幅,報6.6255元的一周最高水平。然而,盤中受美元指數小幅反彈,在岸收盤價僅微升15點或0.02%報6.6415。當日購匯較強也致成交放量逾五成,達到308.81億美元。
總結匯改一周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及在岸收盤價分別貶值7.7%及6.5%。交易員料短期人民幣仍維持區間寬幅震盪。從近期看人民幣在6.62-6.63元附近實需購匯欲望較強。
外電引述經濟學家相信,人民幣年內料穩定,並會繼續開放市場等的國際化步伐。
瑞穗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相信,在人民幣於10月正式加入SDR之前,匯率政策不會發生變化,匯率水平也會保持平穩。匯改最終目的是讓匯率市場化,從現在這個階段到實現「清潔匯率」至少要經過三年,其間相信中國外匯管制會逐步放開,基本認同2020年中國可實現資本開放。法國興業銀行中國區環球市場交易部董事總經理何昕估計,下一步中國應逐步擴大人民幣雙向浮動區間、擴大日間波幅、延長交易時間等,並讓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