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麥嘉華昨天警告,美國股市未來或大跌,標普500指數將會較現水平跌至一半。理由是升市並非由實質買入所支持,而是由股份回購或收購合併等活動所推高。他的理論不無道理,但卻看不到全球央行寬鬆政策與股市屢創新高的關係。
央行放水 銀根大增
現時可以推算的是,全球央行一日繼續寬鬆,美國股市一日從高位大幅回落的機會都較低。
麥嘉華的觀點只能解釋到美股屢創新高的原因,而並沒有看到寬鬆措施與升市的關係。
事實上,每逢美股升至歷史新高後,股市大跌的預測便會出現;但問題是,自從2009年道指跌至6547點後,在全球量寬的刺激下便一直反彈,直至2013年更首次重上歷史新高,此後雖然經歷去年中國匯改和今年年初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而大幅調整,但最終仍能再度重上歷史高位。
雖然股市獲得支持的原因有很多,但若與近年股市和對上數次股市升跌周期比較,今次股市的韌性很大程度是來自全球央行的寬鬆措施,令銀根供應大幅增加,而投資者每每因憧憬央行放水而繼續看好股市,形成股市升浪一浪高於一浪,即使經過大調整,但升勢並未中止。
英脫歐 資金「赴美」避險
雖然美國聯儲局因經濟回復穩定復甦而不再「印銀紙」,但由於其利率仍然低至接近歷史水平,資金大多流入股市;再加上美國近日經濟數據表現理想,是發達國家中表現最卓越者,令外國資金蜂擁流入美國股市,造成美股長升長有。尤其是英國脫歐引發全球經濟新一輪憂慮後,資金加速流入美國,刺激美國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齊創新高。
除非主要經濟體再次上演雷曼兄弟倒閉引爆的金融海嘯,否則在多國央行大舉實行寬鬆措施時,美國股市現階段從高位回落五成的機會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