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看好國企改革實質破局\谷運通

時間:2016-08-10 03:15:40來源:大公網

  七月以來,受惠於歐英日央行放水,以及聯儲短期不加息預期,全球股市普遍反彈,港股較A股受益,反彈幅度更領先新興市場。其中,大市已升破去年收市指數,創出今年新高。在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之前,港股還能走多遠?

  以基本面看,恒指12個月前瞻PE(市盈率)目前在11.5倍左右,國指為7.4倍。不過,恒指與國指的股息收益率大約在4%,已下降至歷史平均水平以下。

  較讓人樂觀的數據,是國企指數截至昨日收市,仍然落後去年的收市指數3.7個百分點,較恒指的上升2.4個百分點,跑輸六個百分點。理論上中資股有追落後的空間,若預期恒指這輪反彈目標為23000點,國指有望升至10000點左右。        

  事實上從上周開始,中資股一掃陰霾之氣,明顯轉強,每天都有一些優質股升破阻力位,特別是一些有國企改革預期的公司。比如周一的上實、福田實業,昨日的深控等,升幅均達到5%以上。

  個人相信,資金追入低估值的中資股,應該屬於啟動階段,後市出現輪流追落後中資股的走勢,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上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國企改革定調,下半年的重中之重。

  其中《人民日報》對上海國改的肯定,顯示國改從上海破局的可能性高唱入雲。

  近期A股市場的上海國企改革股份,逆市上揚,正是反映了市場聰明錢的轉移。而在港上市的上海國企股,亦可看高一線。筆者膽小,只聚焦市盈率十倍以下,股息率高於四厘的國企股。  

  除了優質國企股,鋰電池股也可以留意。事關中韓關係因薩德事件陷入低潮,勢必衝擊兩國的經貿關係。全球最大鋰電池生產商三星、LG雄心萬丈的進入中國市場計劃,可能受阻,國內鋰電池生產商或受益。

  經歷了英脫歐、南海仲裁鬧劇和土耳其政變之後,全球政經環境正在出現巨變,動盪的陰影繼續在全球徘徊。十一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也許會帶出比較清晰的走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