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筆者所料,樓市果然在年中找到谷底了。最重要是印證了樓價不會拾級而下,去年的劈價只是市場出現的過分調整而已,顯然不少人錯過了過去大半年的入市時機。看配圖所見,其實樓市從未過分急升過,在上年的劈價勢後,樓價已調整到比回歸線更低的位置,在這裏我不花時間炫耀我的預測。向前看,我想就下半年的樓市變化提出一些補充的忠告。
期望上車置業人士要小心的,就是租金上升,如果租金在缺盤情形之下持續上升的話,錯過上車的人士就會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了。另外,大家亦要小心超低息年代,如果當年你認為加息是會令樓價大跌的話,現在或者未來的減息又如何?
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量化貨幣,未來可能是歷史上一個量化大時代,如果大家仍然以人均入息比率去計算購買力的話,這是一個完全離地與現實脫節的邏輯。
不過,樓市未來亦不可能完全一帆風順,經濟的衰退及轉型一定會引起了樓市的衝擊,加上我認為當樓價回復上年九月份的高峰之後,一些唱樓價大跌的言論一定再受歡迎,成為了新一輪的「樓市哈囉喂」(情緒引起的樓市波動)。只是以上製造的衝擊只會令到樓價作出調節,並不足以令樓市拾級而下,「哈囉喂」之後的數月,樓價一樣會再升。
對於等待樓價跌的朋友,有一個潛在的「黑天鵝」,我認為就是中國經濟會在下半年,尤其是九月之後會發放能量,到時我們又要面對半年或以上的景氣氣氛,然後才有機會被再新一輪宏調所冷卻。
碎片化信息難辨是非
「樓市哈囉喂」為何會不斷發生?這是因為新的資訊常態下,人們似乎沒有就新常態產生到足夠的免疫力所致。新的網上世界亦會帶來多個問題,如果我們掌握不到,我們就會迷失。事實上,社會中大部分人都在迷失,第一個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分辨」上的考驗,資訊「爆膨」、資訊垃圾及假象也愈來愈多。人們的分辨能力不單只追不上,而且更加不察覺自己在危險之中,已經在懸崖峭壁之上了。
另一個產生出的問題,就是「資訊的不完整」,手提電話收的資訊都是「一眼睇曬」的、一兩分鐘看完的,一件事的事實就如此簡短讓公眾去接收了,甚至乎已經評價了做完結論,這種碎片化是十分危險的。
另外,社交網站及網上討論換來的民緒及群眾加溫都是空前澎湃的,是傳統媒體遠遠不及的,這種能量已經超越了傳媒所能把持,所以新的常態會出現傳媒投群眾所好,對比以前是欠缺了效忠現實,看近年出現的樓市劈價勢就可見一斑了。
2015年的下半年樓市是應該調節的,但是後來傳媒為了配合大多數市民的期望,出現了報憂不報喜的局面,於是樓市不單只出現過分調節,就算到了2016年樓價回升之後的一段時間,都仍然是「只報劈價,不報新高」,當傳媒不是以效忠事實為首要滿足讀者情懷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一個危險的年代了。
新的激進年代衍生了新的資訊常態,市民愈來愈難掌握到樓市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