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去槓桿進程不可掉以輕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 平

時間:2016-07-19 03:16:01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初中國股市和匯市同時出現劇烈震盪,影響到經濟穩定運行

  去槓桿作為今年經濟工作中重要一環,對於穩定經濟增長、降低風險具有重大意義。當前經濟運行中多方面風險逐漸積累,需要引起關注。其中,貨幣投放擴大和房市政策放寬所帶來的「溢出」效應,有必要警惕實際信貸增速過快、企業債務和房地產市場槓桿「不降反升」的風險隱患。

  中國2015年新增貸款增至11.7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餘額同比增速提高至14.3%,算上3.2萬億的債務置換(保守估計約三分之一屬於銀行信貸,即一萬億元左右的信貸投放),實際信貸餘額同比增速應為15.6%左右。2016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步伐加快,截至四月底,置換規模超過二萬億元,預計全年實際信貸餘額增速可能會達到17%至18%。

  2014年中國企業部門貸款和發債規模與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比值為110.72%,2015年該比值則為118.8%。考慮到地方債務置換後的比值達120.38%,預計2016年該比值可能會提高到129%至131%。

  去產能進程預期不明可能帶來經濟下行壓力。產能過剩行業面臨內外兩方面需求走弱的壓力: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從工業化到服務業化的轉變,經濟結構轉型對工業領域的需求減弱;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處於調整恢復期,外需較疲弱,加重了傳統出口產業過剩壓力。

  人幣貶值預期仍存

  當前產能過剩存在兩方面特徵:產能過剩領域涉及水泥、鋼鐵、煤炭、船舶、紡織品、部分小商品等大量傳統工業行業;產能結構性錯配嚴重,產能過剩行業集中於傳統資源能源和技術含量較低的製造業,然而經濟結構轉型和消費增長所需要的產品供給不足。

  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再度聯動風險依然存在。當前景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非常複雜,不確定性很大,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和相互疊加,導致中國金融領域風險增大。2016年初中國股市和匯市同時出現劇烈震盪,影響到經濟穩定運行。在實體經濟仍有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加之美國仍有可能再次加息、全球資本市場動盪、地緣政治衝突等外部因素導致國際資本風險偏好下降,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難以在短期內完全消退。

  一旦應對不當,特別是若再次出現階段性大幅貶值,不排除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導致匯率市場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流,造成國內資本市場大幅震盪。曾經出現的匯市動盪表明,人民幣離岸市場對在岸市場的影響遠超預期,對此不能掉以輕心。因此,未來仍應防止再次出現股市匯市動盪、資本流出壓力加大的不利局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