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成語,叫拉大旗作虎皮。此言出自魯迅先生的《且介亭雜文末編》,指的是某些人打着冠冕堂皇的旗號,把它作老虎皮包裝自己,用以欺騙、嚇唬別人。把這一成語用於南海仲裁,是最恰當不過了。 這場鬧劇的主角是菲律賓,扯出的「大旗」很是嚇人,既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又有冠以「國際」字樣的仲裁庭,以及在全球享有「崇高威望」的美日大國,狐假虎威,欺騙世界,恫嚇中國,以圖把南海搞亂。 南海仲裁庭常自詡「國際組織」,但其唯一與「國際」有聯繫的,不過是五位裁判官大人的「洋面孔」,以及發出委任狀的國際海洋法庭日籍庭長柳井俊二。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本無可厚非,但演戲也總得有點技術含量,能自圓其場。但仲裁庭演技實在拙劣,一場精心策劃的「大戲」被演砸了,海洋法成了「皇帝的新衣」,內藏的各種「玄機」一覽無餘。 菲律賓本無太大的胃口,卻被仲裁庭把整個「九段線」塞進口中,弄得其吃不下、吐不出,形成現實版「菲囧」。仲裁庭騙吃騙喝三年多,騙了菲律賓三千萬美元餘生衣食無憂,大可找個山清水秀的勝地頤養天年了,留給杜特爾特新政府的是一個不知該如何收場的爛攤子。 這幾天,聯合國及國際法院背了許多黑鍋。眼見全世界惡評如潮,自己無端「躺槍」,成為眾矢之的,兩家終於坐不住了。先是聯合國澄清,接着是國際法院闢謠,南海裁決是和平宮另一「租客」作出,與己無關。 南海仲裁庭本就是一個政治操作的「怪胎」。說其隸屬海牙常設仲裁庭,五位裁決官卻都來自漢堡的國際海洋法庭。說是隸屬國際海洋法庭,案子卻在海牙開審,用的是常設仲裁庭的秘書處和會場。五位大人對外稱是法官,但卻不是聯合國的「公務員」,拿的不是聯合國薪水,而是審案提成。不過,仲裁庭也樂得「糊塗」,「海牙」一詞本來就夠分量,「國際」名號也令其身份陡增,若再與「聯合國」扯上關係,則更能提升權威性。南海仲裁庭「難得糊塗」,稀裏糊塗斷了案,又想稀裏糊塗交付執行。 裁決作出後,美日等國如獲至寶,政治、軍事、外交多管齊下,施加中方尊重並執行裁決。言語間也在「扯大旗」,不經意間地提及「國際社會」、「國際法」、「聯合國」等等,好像中方不承認、不接受裁決便是逆世界潮流而動,犯下十惡不赦之大罪。其實,跟着美日跑的只是幾個西方盟友,根本就不是國際社會。 拉大旗作虎皮,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南海仲裁案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華麗的外衣終難以掩蓋漏洞百出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