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上月降至50,較五月微降0.1個百分點,並連續第四個月處於擴張區,但擴張速度有所放緩;財新PMI與官方趨勢一致,環比下滑0.6個百分點至48.6,但連續第16個月處於收縮區,並錄四個月來新低。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中國製造業生產仍呈平穩走勢,結構亦持續優化。但有分析指,隨?下半年房地產回落、外需不確定加大等因素,經濟或面臨需求不足壓力,為確保穩健運行,宏觀政策仍需持續發力。\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趙慶河總結當前製造業三大特點,包括:生產穩中有升,生產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長加快;一些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明顯回落。
統計局:經濟動力仍顯不足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官方PMI連降四個月,但仍高於去年下半年49.8的最高水平,未來經濟保持平穩概率較大。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鎏認為,上月官方PMI數據走勢基本符合預期,製造業生產雖有加速,但訂單指標進一步下滑,且不同規模企業PMI分化加劇。
官方數據還顯示,上月大型企業PMI較前值提升0.7個百分點至51;同期,中型、小型企業PMI錄49.1、47.4,分別較前值下滑1.4和1.2個百分點。趙慶河表示,中小型企業PMI回落幅度較大,表明其生產經營中的困難更為突出。
分項來看,官方PMI五大核心指標上月呈現「二升三降」之勢,其中,上升的生產、供應商配送時間等指標高於榮枯線,分別為52.5、50.7;新訂單雖亦處於擴張區,但降0.2個百分點至50.5,;另兩個回落的從業人員、原材料庫存等指標低於榮枯線,分別錄47.9、47。
趙慶河提醒稱,目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偏弱,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仍顯不足。新訂單、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已出現連續回落。同時,受世界經濟增長疲軟、美國加息預期、歐美等國家貿易保護措施、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近期製造業外貿走勢偏弱。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坦言,上月官方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環比分別較前值回落0.2和0.4個百分點,且出口訂單指標已跌出榮枯線,預示後期中國經濟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
非製造業PMI擴張步伐加速
同天發布的財新製造業PMI數據續降,財新認為,主要因產出收縮率加劇,為四個月來最顯著。受訪廠商普遍反映,市況欠佳,新業務減少,導致廠商減產。
此外,客戶需求的轉弱,亦令上月新業務總量連續第二個月回落,惟幅度微小。
展望後期製造業指標走勢,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濤判斷,決策層正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來解決製造業去產能和去庫存壓力引致需求疲弱等問題。此外,綜合外部因素,預計下半年中國製造業PMI將圍繞榮枯線波動,個別月份數據或有反覆。
同日統計局發布的官方非製造業數據在連續兩個月溫和回調後明顯反彈。數據顯示,上月非製造業PMI錄53.7,較前值提升0.6個百分點,顯示非製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速。趙慶河指出,上月數據表明中國非製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企業對市場預期較為樂觀。
李慧勇認為,總體上看,六月PMI顯示當前經濟總體不錯,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6.7%,但未來面臨需求不足的壓力,要保證全年6.5%目標的實現,仍需政策發力。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濤日前在俄羅斯一論壇上介紹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指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增長和各項改革創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