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高度重視創新發展,與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非常契合 新華社
6月26日至28日,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召開。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位嘉賓圍繞「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展開討論,從「重設體系、重塑增長、反思創新」三個維度,探討「工業4.0」的新藍圖。第四次工業革命被認為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等為特徵的,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論壇開幕式發表致辭時,向世界清晰地傳遞了「中國信心」、「中國經驗」和「中國建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得益於改革創新和調整轉型有新的進展。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來之不易。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市場主體平均每天四萬戶。另一方面,消費的主導作用,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的優勢在不斷顯現。
中國高度重視創新發展,與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非常契合。近年來,中國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都在快速增長,高端製造業、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等一些轉型升級的產業也在快速發展。新產業增長快的企業、行業、地區保持良好的勢頭。總的來看,中國經濟正在步入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動能不斷積蓄的新的發展階段。
其次,無論中國和世界,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甦,都需要積極實施結構性改革。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指出,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既要加強需求管理,又要着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以消除「病灶」。金融危機以來,為刺激經濟走出衰退泥潭,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競爭性地輪番採取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都試圖依賴簡單的需求側刺激來復甦經濟,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均進展不大。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從多年來的國際實踐看,單純依靠金融工程操作,繞開結構性改革的苦藥,這種治療方法不僅不會造就健康的復甦,相反,只能造成更多的資產泡沫、金融危機。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全球經濟陷入了泥潭之中,即結構失衡、供需矛盾,供給側無法為需求側創造新的動能,需求側也難以為供給側提供產能消化。也就是說,單純依靠凱恩斯理論,靠貨幣發行,已經很難創造出足夠的需求空間,而必須通過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創造新需求動能。不然,世界經濟仍將在困境中運行、在艱難中爬行。
第三,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構建以公平競爭為特點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在平衡國際金融秩序並推動其改革完善的過程中,中國一方面積極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在危機救助、金融穩定安排和維護匯率穩定等諸方面,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為滿足國際經濟與金融穩定發展提供公共品,提出並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籌建亞投行、出資設立絲路基金等。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聲音」和「中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發達國家對全球治理規則的「壟斷」,使這一套規則朝着更為公平、合理和更為均衡、和諧的方向發展。
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少數發達國家採取的各種貿易保護主義、建立封閉性貿易組織、實行單方面制裁、使用各種限制性機制在內的經濟槓桿等,使全球經濟空間碎片化的舉措,嚴重損害了世界貿易組織普遍原則。當前乃至今後很長時期,各國面臨共同的挑戰,不可能獨善其身,唯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充分考慮政策外溢性的影響,堅定不移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正常運轉,積極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致力於構建更加公平、公正、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才能順利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