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何韻詩因被法國化妝品公司切割關係,及臨時取消其有份演出的音樂會而顯得歇斯底里,指化妝品公司因為《環球時報》的批評才作出這樣的決定,認為香港人不應再沉默,應該向「強權」說不,這才算是什麼「有種的美麗」。
香港人口中的「有種」,大概是指有膽識的意思。若然有人對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說不,我們大多會拍手稱許,但若有人本身的所謂「有膽識」說不,純粹是基於無知愚昧,我們並不能稱之為「有種的美麗」,反而我們應該加以駁斥,這是一種愚昧無知的執迷不悟,是徹頭徹尾的醜陋行為。
音樂本身與政治扯不上關係,當然扯上政治亦不算什麼罪過,但何韻詩「獨立」的要求已大大超出中央,以至大部分中國人所能容忍的程度。香港從來都是中國的領土,只是因為百多年前滿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不平等條約,被迫將香港租借給英國百多年,對於此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款,作為中國人應引以為戒,甚至覺得是一種恥辱才是。
好不容易百多年過去,英國按照條款「物歸原主」,將香港歸還給中國,這意味?香港從此以後也不應脫離中國,再過「孤兒仔」的生活,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一貫共識,惟無知愚昧的何韻詩卻罔顧歷史,以中國欠缺「民主」為藉口,大肆宣揚所謂「港獨」,變相分裂國家。
對於鼓吹分裂國土,相信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容許的,《環球時報》對此作出批評亦屬合情合理的,惟何韻詩以為《環球時報》的批評純粹是「中央打壓」,卻未免顯得太簡單。《環球時報》是《人民日報》旗下刊物,是一份半官方刊物,記得該報總編輯胡錫進兩年前訪港時曾經說過:「我有兩位老闆,一位是政府,另一位就是市場,我對兩位老闆的服務都做得很好。」這足以證明《環球時報》並非純粹是官方喉舌,其言論在某程度上亦代表很多中國人的整體觀感。
從何韻詩近年的「港獨」言論,及基於對歷史無知的錯誤觀點,我們大概亦估到其思想與中國民眾的意見背道而馳,《環球時報》對何韻詩作出的所謂「批評」,亦只是基於事實,及反映中國廣大民眾對何韻詩的「錯誤」舉動說不,對此何韻詩亦不應以所謂「中央施壓」來掩飾自己對中港歷史認識的膚淺。
此刻,何韻詩尚未搞清楚一件事,香港在法理上不僅沒可能「獨立」,在經濟上更不可能脫離中國。法國化妝品公司所作的兩個決定,與其說是受到中央施壓影響,不如說是兩個純粹基於利益的商業決定。與一個對國家欠缺歸屬感的藝人合作,等同與中國這個超級市場過不去,正是「贏粒糖,輸間廠」,法國化妝品公司當然沒這般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