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國新辦還在昨日吹風會上提到,因公司債務風險,中國的不良貸款上升,但重申商業銀行融資狀況良好,可消納潛在不良貸款損失。中國銀監會審慎規劃局副局長王勝邦介紹,過去三年銀行業用減值撥備處理了二萬億不良貸款,如果沒有核銷這二萬億,中國不良率會在4%左右。目前不良率仍處在較低水平,撥備覆蓋率在175%,而且中國70%的貸款都有抵押擔保。
新聞稿還指,債務對現在企業和金融部門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企業槓桿率偏高,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上升。此外,部分地區和行業的企業間互保聯保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交叉違約,加重不良貸款比例攀升趨勢。
他解釋,包括BIS、高盛、高華、大摩、摩通等對中國商業銀行潛在不良率的測算,較官方披露的數據有較大差異,首先大家關注點不同,概念本身就存在差異;另外,這次不良貸款上升非常低的基數下上升,由數年前降到最低的0.9%,現在水平約1.75%;同時,商業銀行過去兩年已用減值撥備等手段處理了二萬億不良貸款。目前過剩產能領域的不良貸款率大約為1.6%-1.7%。目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在175%,這不僅能覆蓋現已形成的不良,且能應對現在正常的資產劣變。他又指,中國70%貸款都有抵押擔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估了內銀風險。
「債轉股」作為整體降槓桿措施之一,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孫學工稱,在現有政策上完善債轉股還在研究論證,還沒有正式出台,要實施必須遵循市場化和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