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透露,目前地方政府自己申報的債務大約七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地方政府今年債務置換規模料達五萬億元。監管層強調,當前總體債務風險仍然安全可控,但也關注未來潛在風險不可忽視,將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包括政府和家庭領域可適當提高槓桿率,有序漸進去槓桿。\大公報記者 彭巧容
近期多家投行及國際評級機構關注內地包括地方及企業債務上升過快、規模較大,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連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銀監會、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召開吹風會,並在會上分析中國債務率及對策的有關情況。國新辦的新聞稿指出,中國債務情況各領域不均衡,政府和家庭領域較低,非金融領域較高。但強調,中國的整體債務和槓桿率不高,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央行:BIS測算口徑偏大
根據不同的統計,中國現在的總體債務規模、槓桿率估計範圍基本在200%-300%之間。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孫學工強調,不管以哪種口徑看,中國總債務規模和槓桿率水平並不高,在主要經濟體中,總體債務水平屬中等。
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阮健弘表示,BIS(國際結算銀行)對中國債務率的估計,翻了一倍,這個好像有點誇張。「BIS測算的中國2015年末總體債務率254.8%,實際上這個口徑有點偏大。」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在會上透露,地方政府今年債務置換不設額度,五萬億是大概的測算,具體由地方政府和銀行自己協商,目前地方政府自己申報的債務大約七萬億元;至於地方融資平台,屬於空殼公司的要關閉,有經營性收入的則按市場化方式運作。
中國財政部五月底表示,去年全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將上升到41.5%左右,但仍低於歐盟60%的預警線;總體來看政府債務仍有一定舉債空間,適度加大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是政府依法規範加槓桿的重要舉措。
將有序漸進去槓桿
孫學工表示,要綜合施策,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包括要在策略上有序漸進去槓桿,槓桿上得過快有風險,去得過快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先要遏制槓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把增量控制住,再穩步推動槓桿率絕對水平下降。
同時,要優化債務在政府、居民和企業之間的配置,政府和居民部門可以適度加槓桿,幫助企業部門去槓桿。只要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槓桿率就會趨於穩定,個別和局部的債務違約就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不同機構對中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的測算差異較大,BIS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為170.8%,而中國社會科學院測算數據為131%,加上融資平台債務也僅為156%,兩者相差約14個百分點。
對此,國新辦透露,有關部門正在對債務數據進行進一步核實比對,確認後會適時公布。